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北京时间2022年6月4日凌晨3点45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受邀参加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并进行了大会口头报告,公布了低危鼻咽癌单纯调强放疗对比同期放化疗随访至46个月的临床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低危鼻咽癌单纯调强放疗能取得与同期放化疗相似的生存率、较少的急性及远期毒性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该研究被选为“Best of ASCO”,有望改写鼻咽癌的治疗指南,造福广大患者。
鼻咽癌是中国高发病种,占全球鼻咽癌新发病例数的47%,低危鼻咽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的Ⅱ期及Ⅲ期患者)约占所有就诊鼻咽癌患者的30%左右。放疗是鼻咽癌的根治手段。目前低危鼻咽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为放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化疗,但推荐证据来自二维常规放疗的研究结果。然而,由于调强放射治疗的推广,鼻咽癌的放疗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它可以提供更好的肿瘤靶区适形性、更高的靶区剂量覆盖以及更优的正常组织保护,调强放射治疗目前已经逐渐取代了二维常规放疗。在此基础上,化疗可以带来的生存获益空间将会减少。
另一方面,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化疗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毒性、治疗相关性死亡的风险以及治疗费用。因此,对于低危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的基础上,是否仍需要行同期顺铂化疗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带着这些科学问题,马骏教授课题组从试验设计到初步研究结果历经8年,最终提出最适合中国高发肿瘤的“减毒”策略。
精准选择“减毒”人群,
医学研究的本质是惠及患者
首先减毒治疗人群的选择很重要。医学研究的本质是惠及患者,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是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因此,减毒人群的选择务必要谨慎,因此马骏教授团队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对于低危人群的选择上,除了参考以往研究已知复发转移率低的人群(Ⅱ期和T3N0亚组),还排除了在这个亚组中具有已知的不利预后因素的人。
其次从长远考虑,随着现在诊疗技术的进步,国家肿瘤“早诊早筛”“关口前移”理念的推进,现在或今后就诊患者人群的结构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早中期患者的比例可能会有所提升。因此低危患者的生活质量愈显重要。
让中国鼻咽癌患者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是中国医者努力的方向
过去关于鼻咽癌的研究大多是在高危患者提高生存率方面做加法,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对于预后好的这部分低危患者治疗做减法,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也愈发重要。
为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牵头开展了本项大型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性3期临床试验。本试验共入组341例患者,在中国5个医疗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进行。
研究结果显示,在低危鼻咽癌患者中,接受单纯调强治疗3年无瘤生存,总生存,无局部复发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均与接受同期放化疗相似,达到90%以上,其中总生存高达98.2%,证实了单纯调强放疗有效且安全。此外单纯调强放疗明显减少了患者毒副反应,且生活量表评分结果更是显示单纯调强放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该研究成果有望改写临床鼻咽癌的治疗指南,将使30%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获益。让中国鼻咽癌患者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享受我们祖国繁荣进步带来的福利。
同期放化疗已经成为Ⅱ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证据主要基于二维常规放射治疗的数据。关于同期化疗在调强放射治疗时代对这一人群的价值,仍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目的是评价调强放射时代,Ⅱ期/T3N0亚组低危鼻咽癌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地省略同期化疗。
研究入组年龄为18~65岁,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为70~100分,正常骨髓功能及肝肾功能。依据第七版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 TNM分期系统分期为(T1-2N1/T2-3N0),未接受治疗的、病理类型为非角化性癌、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排除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或颈部淋巴结最大径 ≥ 3 cm,或阳性淋巴结位于IV区和/或Vb区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前血浆EB病毒DNA拷贝数≥ 4000拷贝/毫升。
入组低危鼻咽癌患者根据试验中心和分期(T2N0, T1N1, T2N1, T3N0)进行分层。入组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单纯调强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放射治疗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总剂量 ≥66 Gy,分割剂量2~2.20 Gy/次,每天1次,5次/周,连续放疗。同期化疗:顺铂 100 mg/m2 d1,每3周1次,共3程。研究者和患者均知晓治疗分组。
主要终点是意向性治疗人群的无瘤生存率(Failure-free survival, FFS)。若低危鼻咽癌患者行单纯调强放疗组的无瘤生存( FFS)不差于同期放化疗组超过10%,则非劣效性检验成立。毒副反应分析是在所有完成研究方案的患者中进行的。
经过初筛后最终341例患者入组,并按1:1随机分配到单纯放疗组(172例)和同期放化组(169例)。
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放疗组生存率与同期放化疗组相似。3年无瘤生存(FFS)在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相似(90.6%对91.9%, 差值-1.3%,非劣性P值 < 0.001)。同样,3年总生存率(98.2%对98.6%, P = 0.30),无局部复发生存率( 93.4%对94.3%, P= 0.4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95.8%对97.6% P= 0.23)在两组间均相似。
单纯放疗组患者急性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同期放化疗组,同样单纯放疗组严重3~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更低(单纯放疗组17%对同期放化疗组46%),包括白细胞下降(1%对10%)、中性粒细胞下降(2%对7%)、恶心( 1%对13%)、呕吐(1%对15%)、食欲下降(5%对29%)、体重下降 (1%对5%) 、黏膜炎(10%对19%)。另外,单纯放疗组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同期放化疗组。
在调强时代,低危鼻咽癌患者包括Ⅱ和T3N0期且淋巴结最长径(<3 cm), 无包膜外侵,EBV (<4000 copies/ml) 复发转移风险低,接受单纯调强治疗有效且安全。而且单纯放疗减少了患者毒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成果有望改写临床鼻咽癌的治疗指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期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学会理事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专科医师分会
中华放射学会广东省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科技奖
国家自然奖及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郭蕊副主任医师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