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运动时,心率多少算“正常”?超过这个数就需要格外关注了

2022-05-07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心率运动

随着健康观念的更新,现在很多人都会参与运动,那运动时心率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呢?


有个概念认为“不管做什么运动,心率都尽量不要超过140次/分”。是真的吗?可是很多人反馈,稍微运动一下,心率就很高啊?


其实,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与我们的心脏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运动强度与心率的关系


经常运动的朋友会高频听到这几个词:低强度(小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大强度)运动。


怎么定义强度呢?

运动强度越大,心脏对运动刺激的反应就会越明显、心率越快。







所以,主要还是根据心率进行划分。

2017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解读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

小强度运动:对身体的刺激作用较小,运动过程中实测心率一般不超过100次/分,如散步等。

中等强度运动:对身体刺激强度适中,运动时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网球双打等。

大强度运动:对身体的刺激强度较大,可进一步提高健身效果。运动时心率超过140次/分,如跑步、快速骑自行车、快节奏的健身操和快速爬山、登楼梯、网球单打等。


不同人群怎么选择运动类型?
对照看看↓




1

有良好运动习惯、体质好的人,可进行大强度、中等强度运动。

2

具有一定运动习惯、体质较好的人,可采用中等强度运动。

3

初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或体质较弱的人,可进行中等或小强度运动。



也就是说心率不超过140次/分,主要是针对大多数普通人,也就是第2和第3类(运动习惯和体质一般或较弱)人群来说的。

当然,在具体进行健身活动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地调整运动强度,让自己逐渐适应、挑战更高的目标。


怎么评估自身素质

是否适合大强度运动呢?


首先要算一下,自己在运动期间理论上的最大心率是多少。

运动期间最大心率怎么算?



最大心率,是指人体运动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快心跳频率。


最准确的测量方法是直接测定法,但需要在专门的测试机构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测试,还需要专门的运动测试仪器和器材。






另一个方法更简单,用公式估算,因为研究发现,正常人群的最大心率主要与年龄有关:

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


所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我们又可以根据情况,划分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不同年龄人群
运动强度对照参考↓




1

心率在最大心率的85%或以上:相当于大强度运动。

2

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5%范围:相当于中等强度运动。

3

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60%范围:相当于小强度运动。


比如,小明今年30岁,理论上他的最大心率就是190次/分。当实测心率超过161.5次/分时,对他来说才属于大强度运动;


而小明的爸爸今年60岁,他的最大心率只有160次/分,只要心率超过136次/分就属于大强度运动了。

现在,很多人运动时会佩戴运动手环、臂环等设备,实测心率都很方便。而且研究发现,这些设备的准确性也是比较可靠的。

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通过呼吸和主观体力感觉来简单估计心率情况。

640.png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注:“呼吸比较急促”是指运动中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述长句子;“呼吸急促”是指运动中呼吸困难、不能用语言交谈。)






再补充一点,和有氧运动不同,力量练习的划分不是看心率,是看负荷重量。

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常采用最大重复负荷(RM)表示负荷强度的大小。最大重复负荷是指在肌肉力量练习时,采用某种负荷时所能重复的最多力量练习次数。


如一个人在做哑铃负重臂屈伸时,其最大负荷为20公斤,且只能重复一次,那么,20公斤就是他的负重臂屈伸的1次最大重复负荷(1RM)。


大强度相当于1~10RM,中等强度相当于11~20RM,小强度相当于20RM或以上(此外,还有动作次数频率的差别)。

运动时心率的警戒线在哪里?


回到前面的话题,为什么85%是一条“警戒线”呢?


其实,这也是医学上对于局部心肌缺血(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有些人,可能心血管功能已经存在异常,但在静止(静息)的情况下,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量还能维持正常,并不会表现出心脏生理应激反应,没有心肌缺血症状。

甚至,他们的心电图可能完全是正常的。

怎么让问题暴露呢?



就得靠运动负荷试验(又叫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运动试验、运动压力测试)诱发出来,找到有潜在的、有梗死风险的缺血区域。


通俗来讲,就是在医院里特殊的跑步机上慢跑,同时监测运动心电图。

跑到什么时候停呢?



一般的国际共识是,当心率达到你年龄预计最大心率85%的时候;或者直到出现症状的时候,哪个先出现就以哪个为准。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监测到一些心电图异常。

但有研究发现,超过85%后,还可能发现更多异常,所以这条“警戒线”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一起综合来看。

2019年,一项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的研究纳入了460名健康人(年龄24~62岁)进行运动负荷测试,发现大部分人在实际运动中,当运动到筋疲力尽时,心率峰值都会超过预计最大心率的85%。

而超过的时候,身体的劳累感觉评分(RPE评分)还没有达到“最累”的程度。

研究还发现,35%的心血管异常问题是在过了“85%”之后暴露出来的,包括: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ST-T段变化、心血管异常等(包括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反流、左心室肥大、高血压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

那么反推过来,当我们自己运动时,很有可能不知不觉就超过了最大心率的85%,还不觉得特别累。

一旦超过,就可能有一些平时没发现的心血管问题暴露出来,也更容易发生心梗等危险状况。

如何逐渐提升运动强度?


最后,建议大家还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运动项目。


根据中国《全民健身指南》解读,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人,需要循序渐进,从低中强度运动开始,再过渡到大强度。

1. 初期适应性锻炼(刚开始参加运动):8周





方式: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球类运动、中国传统运动方式、柔韧性练习。

强度:从55%最大心率逐渐增加到60%。

时长:从每次10~20分钟,逐渐增加到30~40分钟。

频率:从3天/周逐渐增加到5天/周。

2. 中期增强阶段(身体能力有所提高):8周





方式:保持初期的健身方式;适当增加力量练习。

强度:有氧运动的最大心率,从60%~65%逐渐增加到70%~80%;每周可安排一次无氧运动,力量练习采用20RM以上负荷,重复6~8次。

时长:每次30~50分钟;如果是无氧运动,每次10~15分钟;每周1~2次力量练习,每次6~8种肌肉力量练习,各重复1~2组;进行5~10分钟牵拉练习。

频率:3~5天/周。

3. 长期维持阶段(身体机能已达到较高水平)





方式:保持中期的健身方式。

强度: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心率的60%~80%,大强度运动可达到最大心率的80%以上;力量练习,可采用10~20RM负荷,重复10~15次;各种牵拉练习。

时长:每次中等强度运动30~60分钟,或大强度无氧运动15~25分钟,或中等、大强度交替运动方式;8~10种肌肉力量练习,各重复2~3组,每次进行5~10分钟牵拉练习。

频率:5~7天/周,大强度运动每周不超过3次。






运动期间,一定要多留意心率情况。还是那句话,出现任何不舒服都不要硬撑,及时停下休息。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健康榨知机」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