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孙晓蕊
化疗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呕吐,呕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降低治疗效果。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是临床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CINV分为急性、迟发性、预期性、突发性和难治性五类。
急性CINV是指在使用化疗药物后24 h内发生的呕吐,通常5~6 h达峰。此类CINV通常与化疗药物致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5-HT)有关,因此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常用治疗方案;
迟发性CINV一般发生于化疗后24~48 h,有时可持续1周;
预期性CINV是指既往化疗时出现过难以控制的CINV患者在下1个周期化疗开始前即发生的恶心、呕吐,恶心较呕吐更常见;
突发性CINV是指尽管已对患者进行了预防性处理,但其仍然发生了严重的恶心、呕吐,须行挽救性止吐治疗;
难治性CINV是指患者在既往预防性和挽救性止吐治疗失败之后再次出现的呕吐。
代表药物是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对5-HT3受体也有轻度抑制作用。同时它能加强胃和食管的蠕动、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胆汁和胃泌素分泌,起到协同止吐的作用。
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增加疗效并减轻毒副作用。但长期反复或大剂量使用,可能继发神经中枢抑制或锥体外系反应。
目前,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止吐药。
5-HT3受体拮抗剂对胃肠嗜铬细胞释放5-HT所致的急性呕吐具有强有效的止吐作用,第二代对迟发性呕吐的控制率也明显优于第一代,可用于预防迟发性呕吐。
该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可有效、高选择性地与 5-HT3受体结合,同时,其对5-HT1、5-HT2受体无影响,对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组胺H1、H 2受体作用极小,对毒蕈碱胆碱能 M 受体亦无作用,这使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几乎没有锥体外系反应,使其在化疗止吐药物中应用最为广泛。
代表药阿瑞吡坦——仅用于预防,对已发生的呕吐无效。它用于急性CINV与5-HT3受体拮抗剂作用相仿,但在预防迟发性CINV方面要优于5-HT3受体拮抗剂。
地塞米松目前作为糖皮质激素中治疗CINV的首选药物。大量的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能使预防CINV的有效率提高。推荐口服首剂量为12 mg,日剂量为8 mg。
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苯二氮唑类劳拉西泮、精神类药物奥氮平等。它们均为辅助止吐药,不可单用。
用法用量:地塞米松口服第1天12 mg,第2、3天8 mg;阿瑞吡坦口服第1天125 mg,第2、3天80 mg;昂丹司琼口服24 mg或静脉滴注8 mg;托烷司琼口服或静脉5 mg。
心理因素是导致预期性CINV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止吐药物的应用,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应经常与患者沟通;
②化疗前嘱患者休息好,并通过指导使患者的情绪放松;
③饮食指导,嘱多进食含色氨酸相对较低的食物;
④一旦发生恶心感,诱导患者产生不会发生恶心的意念,同时指导患者深吸气、做吞咽动作,以减轻恶心症状。可适当给予镇静和全身脱敏治疗。
原则上增加不同类型的止吐药物,如5-HT3拮抗剂、地塞米松、氯苯那敏、甲氧氯普胺、奥氮平,如果用药后仍控制不理想,则按高致吐风险药物治疗方案给药。
随着对恶心、呕吐反应机制的不断研究,新的药物不断出现,使得患者的耐受性与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须充分了解各类止吐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耐受性及疗效的差异性,针对药物止吐性的强弱,合理选择止吐药物以及联合用药,更好地体现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手段,在控制呕吐方面达到用药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来源: xyb药学时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