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桂林全州的俸女士因不明原因的上腹胀痛、恶心,前往解放军第924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她告诉接诊医生,自己的上腹部胀痛已持续8天了。她曾自行用“拔火罐”的“土办法”治疗,但痛感却没有得到缓解。医生通过检查,初步发现俸女士胆管扩张,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却还查不清楚。
后来,经内镜的ERCP诊疗,医生从俸女士体内找到了一条寄生虫。这条寄生虫体状似鱼形,大小约3.5cm×2.0cm,取出来之后还能游动且仍然具有破坏力。
看到这条奇怪的寄生虫,医护人员也连声称奇:“这究竟是什么寄生虫?”为了搞清楚这条寄生虫的名称和相关信息,医务人员向全国各地的医学界同行收集信息。
据医院消化内科贺学强主任介绍,经中科院热带病研究所、广西医科大附院、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广西疾控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南华大学附二医院检验科等领导和专家老师综合判断,从俸女士体内取出的不是肝吸虫,也不是姜片虫,而是肝巨片形吸虫,比肝吸虫大好几倍。
经内镜诊疗(ERCP)发现肝片形吸虫,目前在全世界的外文文献检索中也不多,国内未见报道。有土耳其、伊朗等地的作者报道过,但虫体也远没有俸女士体内的这条这么大。
了解到该寄生虫的特性后,医院对俸女士进行了针对性的微创和驱虫等治疗。目前,俸女士腹痛腹胀明显缓解,特别是食欲好转,胃口大开,精神状态也恢复了常态。
什么是肝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又称绵羊肝吸虫,是寄生于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和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大型吸虫,人、猪、马等动物也有寄生,引起片形吸虫病。
虫卵长椭圆形,大小为(130~150)μm×(63~90)μm,黄褐色,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卵细胞。
成虫虫体个大,约(2~5)cm×(0.8~1.3)cm,叶形,虫体前端有明显突起,称为头锥。
肝片形吸虫是怎样传播的呢?
肝片形吸虫主要终宿主是牛、羊等草食性动物(其他包括猪、马、犬、猫、驴、兔、猴、骆驼、象、熊、鹿等均可感染),人可偶发感染。
肝片形吸虫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肝胆管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孵出毛蚴感染环境中椎实螺类(中间宿主),经胞蚴、雷蚴发育成尾蚴逸出,尾蚴随后在水草等水生植物上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囊蚴,牛羊等食入带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后而感染。
肝片形吸虫的传播途径
肝片形吸虫对牛、羊等草食性动物危害相当严重,不但使牛、羊等家畜生产力下降,而且会大批死亡,给畜牧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对牛、羊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牛、羊感染肝片形吸虫后呈现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并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等危害。
人体感染肝片形吸虫是偶然的,主要因生食折尔根(鱼腥草)、茭白、水芹、香菜、生小葱等凉拌菜而感染,或饮用受片形吸虫囊蚴污染的生水而感染,也可因生食牛、羊内脏(如肝脏)造成感染。
肝片吸虫在宿主(牛、羊、人等哺乳动物)体内移行和寄生期均引起临床病症。吸虫囊蚴进入胃肠道到出现症状前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随侵入的囊蚴数和宿主的反应而异,可数日至2~3个月不等。
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相当于童虫在肝组织内移行的过程,慢性期则是成虫在胆道中的寄生期。
肝片形吸虫病多为散在发生,但分布范围遍及欧、亚、非、美等洲40多个国家。过去以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英国、阿尔及利亚、古巴等国报道病例较多。近年来,有的地方报道有爆发性流行或有较高的居民感染率,据不完全统计已报告病例达2594人。我国已报道的人体肝片形吸虫病,分布在甘肃、陕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安徽、福建、海南、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区。(《人体寄生虫学》第三版 P395)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生水,不生食水生食物,可用于凉拌的鱼腥草、小葱、香菜、水芹等水生植物,煮熟后再食用,同时注意生、熟食砧板分开,勿生食牛、羊肝,谨防肝中含有肝片形吸虫童虫。
治疗:目前用于治疗人体感染片形吸虫的首选药物是三氯苯达唑。
综合整理自桂林晚报、《 人体寄生虫学》、《我国爆发片形吸虫群体感染事件的警示》、《2015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