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师节,有话说】谌贻璞教授:不能把医生一会当作“白衣天使”,一会当作“白衣狼”

2018-08-1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首个医师节

2018年8月19日,全国医师将第一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为此,我们采访了老中青三代共11位医师。他们如何理解这个节日?对这个节日有什么看法? 他们在从医生涯中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谌贻璞教授.jpg

谌贻璞,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古今中外,医生这个职业都是高尚的、受人尊敬的,因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近些年,这个职业应有的社会信任度有所缺失。有了医师节后,希望能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医生的辛勤工作,形成一个尊重医生的良好社会氛围,最终必将使患者更多获益。”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我当时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卫生部一道指令下来,我们医院就变成了专门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最初的时候,我们医务人员连防护措施都不十分完备,可是大家一点怨言都没有就上了“战场”。在那段时间,医生成了公众眼中真正的白衣天使。而2012年哈尔滨发生“杀医事件”后,居然有很多人说“杀得好”,这样的反差真让人感到寒心。

中国的医生不应该只是在出现“非典”这种疫情的时候才是白衣天使,我们绝大多数医生在平常的工作中也是白衣天使,不是“白衣狼”。他们通常早上七点多就到医院,下午六点多钟才动身回家,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医生的工作是与生命打交道,精神始终保持在高度紧张状态中,一天工作下来十分疲惫。

最近几年,医疗环境变得不太理想,这让很多医生觉得压力很大。一面要全身心地想尽办法帮助患者解除病痛,一面还要担心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医疗暴力。我认为这种环境不应该长久持续下去。希望中国医师节设立以后,通过社会舆论的宣传以及公众对医生工作的了解,能够让医疗环境有所改善,这最终其实还是让患者获益。

  • 好医生=好品德+好技术

一名好的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对患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品德的培养不能光喊口号,而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在医学院读书时,每年约有两个月的时间会下到农村和工厂参加劳动。通过走出校门,我们了解了基层,加深了工农感情。

工作后,我们也会参加医疗队去农村和工厂为当地居民看病。1967年我曾去海拔三千多米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工作过半年,当地环境十分艰苦,天上连一只麻雀、乌鸦都没有;地上没有草,只有骆驼刺;大风刮起戈壁上的石头子,打在脸上像子弹一样,很疼。可是当地工人却长年累月地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为国家生产石油。当我们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时,油然产生了一种特殊责任感,要尽全力为他们看好病。现在的年轻医生很少有这种实践,出了家门进学校,出了学校进医院,这就需要自己更加注重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

另外,在业务方面,好的临床医生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临床医师一定要“临床”,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要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患者的病床旁,详细问病情,认真做体检,耐心做解释,而不是把主要时间用在办公室的电脑前。现在很多年轻医师忽略基本功、轻视临床一线实践,这很难成长为好医师。

  • 不断求知的乐趣

我的导师王叔咸教授是我国肾脏病学的奠基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星期日只有上午半天开放,而每次进馆登记的前3名里一定会有王叔咸教授。老先生八十几岁还会踩着梯子到书架上查找书籍。这种求知精神对我影响很大。

我现在78岁了,仍然全天上班,晚饭后还会继续看书到晚上十二点。我每天在医院工作,不离开医疗一线,这能促使我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进展。当把这些新知识运用到患者身上,获得好的疗效、让患者得到实惠时,我就会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是一种享受。我现在似乎体会到了王叔咸老人家当时的乐趣。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金 整理

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