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南京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 刘锐
1.目前的适应证是?
替奈普酶是阿替普酶的一种基因修饰变体,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高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具有更长的血浆半衰期,可以快速推注而不需要输注。
2. 合理的使用剂量是?
(1)剂量为0.25 mg/kg的替奈普酶可能与早期神经改善概率的增加、接受血栓切除术患者的再灌注率增加以及可能改善90天预后有关。
(2)在NOR TEST-1试验中,当剂量为0.4mg/kg时,替奈普酶是安全的,但并不优于阿替普酶。
(3)在3期NOR TEST-2试验中,0.4 mg/kg替奈普酶比0.9 mg/kg阿替普酶的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更高;
(4)在EXTENDIA TNK研究的第2部分中,对于大血管闭塞和灌注成像良好的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前给予0.4mg/kg替奈普酶并不比0.25mg/kg更有效;
(5)而在TEMPO-1研究中,0.25 mg/kg替奈普酶比0.1 mg/kg显示出更好的再通率。
3.在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0.25 mg/kg剂量的替奈普酶效果如何?
在加拿大22个一级和综合卒中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纳入了年龄在18岁或以上的患者,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导致的致残性神经功能缺损,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就诊。
患者被随机分配(1:1)至静脉注射替奈普酶组(0.25 mg/kg,最大25 mg)或阿替普酶组(0.9 mg/kg,最大90 mg/kg)。主要结局是90~120天mRS 0~1(ITT人群)。
如果替奈普酶组和阿替普酶组主要结局患者比例差异的95% CI低于-5%,则符合非劣效性。
其中1577例患者包括在意向治疗分析人群中(替奈普酶组 n=806例;阿替普酶组 n=771例)。中位年龄为74岁(IQR 63~83),1577例患者中755例(47.9%)为女性,822例(52.1%)为男性。
替奈普酶组802例患者中有296例(36.9%)和阿替普酶组765例患者中的266例(34.8%)在90-120天的mRS评分为0~1(未经调整的风险差 2.1% ; 95%CI 2.6~6.9),符合预先设定的非劣性阈值。
在安全性分析中,替奈普酶组3.4%和阿替普酶组3.2%发生了24小时症状性脑出血,15.3%和15.4%患者在开始治疗后90天内死亡。
对于所有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注射替奈普酶(0.25 mg/kg)是替代阿替普酶的合理选择。
来源:第67病区
JAMA N:长期强化降压(<120mmHg)增加脑灌注,而不是降低脑灌注,特别是心血管病者
程忻教授:时间窗内伴有危险因素的孤立性眩晕患者,可以溶栓吗?
神经系统环路一文了解偏侧帕金森综合征-偏侧萎缩征(HPHA)|疑难探究
房颤抗凝治疗中新发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二级预防策略及疗效结局预测卒中风险,哪个评分更好?
心房颤动,何时需要“抗凝血治疗”预防脑卒中?失眠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基本对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