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桂莲等
分析侧支循环对非急性期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回顾性收集2009年7月-2015年12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积极药物治疗的非急性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
根据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ASITN)/介入放射学会(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SIR)侧支血流分级系统标准评估每位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良好组(ASITN/SIR 分级0~2级)及侧支不良组(ASITN/SIR分级3~4级)。
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及相关血管性死亡情况;采用Cox回归法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
共纳入302例患者,其中222例为侧支良好组,80例为侧支不良组,随访2~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0(3.0~5.0)年。
随访期间,共45例(14.9%)发生了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侧支良好组缺血性血管事件2年累积复发率及死亡率均低于侧支不良组(血管事件复发率:14.3% vs 23.8%,P=0.008;死亡率:4.4% vs 10%,P=0.006)。
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冠心病史、侧支循环差(RR 1.86,95%CI 1.03~4.53,P=0.041)和出院时mRS>2分(RR 3.43,95%CI 1.69~6.96, P=0.001)是影响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非急性症状性单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尤其侧支循环不良者,即使经过严格的药物治疗,2年内仍存在较高的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和血管性死亡风险。高龄、冠心病史、侧支循环差和出院时mRS>2分是其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来源:李涛, 赵莉莉, 吴宇伦, 王小雅, 王何莹, 坚雅婷, 江毓, 党美娟, 李也, 张益恒, 张磊, 王虎清, 张茹, 张桂莲. 侧支循环对非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药物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6(06): 561-56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