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肾脏病基础 | 溶酶体在肾小球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11-02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端爱萍 高少辉 综述  鲍 浩 审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32141004)

[基金项目] 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社会发展面上项目(BE2022825);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科研重点项目(K2023003)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博士研究生(端爱萍,高少辉) 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京,210016)

DOI:10.3969/j.issn.1006-298X.2024.01.011



摘 要


溶酶体是真核生物中负责降解细胞内物质和维持细胞稳态的细胞器。研究表明,溶酶体不仅具有降解功能,还具有胞吐、质膜修复重塑、自噬、调节脂质代谢、参与免疫反应等作用。溶酶体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包括肾小球细胞。最近的研究显示,肾小球细胞内有丰富的溶酶体,溶酶体功能紊乱参与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溶酶体功能的解析、溶酶体与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关系及肾小球疾病中溶酶体功能障碍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肾小球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溶酶体 生物学功能 肾小球疾病


Lysosome in glomerular diseases


DUAN AipingGAO ShaohuiBAO Hao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Kidney DiseasesJinling Hospital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


Lysosome is an organelle in eukaryotes responsible for degrading intracellular substances and maintaining cell homeostasi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ysosomes have not only the function of degradation, but also the functions of exocytosis of proteins and vesicles, plasma membrane repair and remodeling, autophagy, regula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and immunity. Lysosomes are present in all eukaryotic cells, including glomerular cell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ysosomes are abundant in glomerular cells, and that their dysfunction can cause a variety of glomerular diseases. This paper reviews three aspects of lysosomal fun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ysosomes and glomerular cells, and lysosomal dysfunction in glomerular disease, thus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s of glomerular disease.


Key words lysosome   biological function   glomerular disease




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德迪夫(de Duve)与诺维科夫(Novikoff)在1955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器[1]。溶酶体主要负责细胞内物质的降解和维持细胞的稳态,这些功能由溶酶体降解酶和膜蛋白调控。溶酶体内有60多种水解酶,这些酶可消化包括蛋白质、核酸、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溶酶体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包括肾小球细胞。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功能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肾小球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2]。溶酶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参与肾小球的生理和疾病过程。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参与了肾小球细胞内的分子降解,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在一些肾小球疾病中,溶酶体功能改变,导致肾小球细胞损伤。肾小球中溶酶体功能的研究,对了解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溶酶体的功能


溶酶体具有降解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功能,还包括蛋白质和囊泡的胞吐、质膜修复重塑、自噬、调节脂质代谢、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


蛋白质和囊泡的胞吐  溶酶体包括常规降解溶酶体和分泌溶酶体。常规降解溶酶体主要吞噬和降解自噬废物。分泌溶酶体向质膜移动,与质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其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空间[3]。分泌溶酶体除了分泌蛋白质外,还分泌细胞外囊泡,这些细胞外囊泡由多泡体(MVB)与质膜融合而释放。


质膜修复、重塑和生长  溶酶体的胞吐作用是修复受损质膜所必需的。质膜修复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受损部位出现溶酶体募集和胞吐[4]。溶酶体维持质膜完整性,使细胞避免发生细胞质渗漏和死亡。作为膜供体的溶酶体胞吐对特定的膜重塑机制也很重要,例如发育中的神经元突起的延伸[5]


自噬  自噬是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哺乳动物细胞自噬包括巨自噬、伴侣介导的自噬和微自噬(图1)[6]。巨自噬,通常称为自噬,是通过形成双膜囊泡将细胞质物质运送到溶酶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物质。巨自噬通常包括起始、成核、延伸和闭合四个阶段[7]。伴侣介导的自噬是溶酶体直接降解细胞内的蛋白质分子,不依赖于自噬体的过程。蛋白质与分子伴侣热休克同源蛋白70(HSC70)结合,然后与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的同工型A(LAMP2A)单体结合,导致溶酶体蛋白酶对底物的降解[8]。微自噬是通过内陷溶酶体膜来完成的,将细胞质物质输入溶酶体腔内进行降解[9]


微信图片_20241101153850.png

图1 溶酶体在自噬中的作用[6]


脂质代谢  溶酶体促进脂质的分解代谢。在溶酶体腔中,鞘脂被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如鞘氨醇、脂肪酸和糖。溶酶体还参与脂质的运输,溶酶体分解后的脂质,需要运输出溶酶体以供细胞再利用,也可进一步转运到其他细胞器[10]


免疫反应  溶酶体在炎症和抗原提呈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LR)的激活需要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例如在视网膜上皮细胞中,TLR3的激活依赖于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酶B(CTSB)和组织蛋白酶H(CTSH)[11]。在树突状细胞中,TLR配体的刺激诱导了溶酶体中含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管状结构的形成,这些长小管延伸并与细胞表面接触进行抗原传递[12]


溶酶体与肾小球固有细胞


肾小球固有细胞包括足细胞、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它们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并调节其功能。肾小球固有细胞溶酶体膜蛋白表达谱显示,足细胞、系膜细胞和肾小球内皮细胞中存在内吞/溶酶体囊泡。


足细胞  足细胞是附着于肾小球基膜外侧的终末分化细胞,在大多数病理条件下没有增殖能力。溶酶体依赖性自噬对足细胞存活至关重要。电镜检查显示足细胞胞体含有大量的溶酶体[13]。溶酶体参与足细胞中白蛋白的降解,抑制溶酶体降解会增加白蛋白聚集,导致炎症和细胞死亡[14]。此外,组织蛋白酶L(CTSL)是组织蛋白酶家族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种关键的溶酶体酶。CTSL在多种肾小球疾病中表达上升。CTSL可降解CD2相关蛋白(CD2AP)、突触蛋白和动力蛋白,这些蛋白对足细胞的正常结构至关重要。CTSL介导的这些蛋白的降解导致足细胞骨架破坏、足突融合[15]


系膜细胞  系膜细胞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之间,调节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和超滤表面,调节系膜基质的内稳态,是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的来源和靶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是多种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表现。系膜细胞具有吞噬细胞的特征,包含一个进化的溶酶体系统[16]。从自噬缺陷小鼠分离的原代小鼠系膜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胶原I蛋白。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作用下,系膜细胞I型胶原表达增加,增加的I型胶原蛋白与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和溶酶体标志物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共定位,说明Ⅰ型胶原蛋白通过自噬在细胞内降解。敲低苄氯素1(BECN1)或采用溶酶体抑制剂抑制自噬,进一步增加Ⅰ型胶原蛋白聚集。这些结果表明,自噬通过促进Ⅰ型胶原降解,抑制系膜区胶原的沉积[17]


内皮细胞  肾小球内皮细胞位于肾小球基膜的内侧。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与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进展有关。组织蛋白酶D(CTSD)是一种溶酶体天冬氨酸蛋白酶,CTSD在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中起关键作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CTSD水平明显较高,且与患者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18]。组织蛋白酶S(CTSS)是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家族的一员。CTSS通过内体/溶酶体途径降解蛋白质,并可分泌到细胞外环境中发挥生物活性[19]。除了能够降解纤维外,CTSS还可激活内皮细胞中的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激活的PAR2能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黏附和促炎细胞因子释放,进而加重肾小球内炎症反应[20]


肾小球疾病中溶酶体功能障碍


肾小球疾病中,溶酶体功能紊乱是引起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溶酶体参与多种肾小球病变相关的疾病,包括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和非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溶酶体贮积病(LSDLSD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它是由编码溶酶体蛋白的基因突变所引起,如法布里病是由GLA基因编码的溶酶体α-半乳糖苷酶A缺乏引起。α半乳糖苷酶A在溶酶体中能分解酰基鞘氨醇三己糖苷(Gb3)。α半乳糖苷酶A的缺乏导致Gb3的积累。研究发现Gb3的积累能引起足细胞的损伤[21]。法布里病呈现出肾脏受累,尤其是肾小球受累,是患者病情严重和死亡的关键影响因素。使用重组人α半乳糖苷酶A的酶替代疗法可减少细胞中Gb3的积累,延缓法布里病患者肾脏病变进展[22]。除了Gb3的积累能引起足细胞的损伤,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α突触核蛋白(SNCA)的积累也能导致溶酶体功能障碍,引起足细胞损伤[23]。在体外培养的足细胞中过表达SNCA能引起溶酶体面积和pH值的增加,活性氧(ROS)增多。使用β2肾上腺素的受体激动剂可降低SNCA蛋白水平并改善溶酶体功能障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基膜增厚、系膜扩张、炎症和纤维化。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中溶酶体蛋白表达上调,包括CTSB等[24]。CTSB能促发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进而引起肾脏纤维化。常春藤素能通过下调CTSB,减轻高糖刺激下的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25]。溶酶体介导的细胞自噬在糖尿病肾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糖基化终末产物能引起足细胞中的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溶酶体酶活性显著降低,进而抑制足细胞的自噬。而白藜芦醇和维生素E能恢复溶酶体功能进而激活自噬,减轻糖基化终末产物处理足细胞引起的细胞凋亡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解体[26]。除了影响自噬,最近的研究发现,高糖刺激的足细胞溶酶体酸化被显著抑制,导致溶酶体降解功能减弱[27]。该研究进一步发现,这种溶酶体酸化的抑制是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所介导的。Sirt1在糖尿病肾病的足细胞中显著下调,降低了足细胞中溶酶体V型质子ATP酶催化亚基A(ATP6V1A)的表达,抑制溶酶体的酸化。而过表达Sirt1能增加ATP6V1A的表达,显著改善溶酶体的酸化。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FSGS病理表现为部分(局灶性)肾小球和部分毛细血管袢(节段)肾小球病变。载脂蛋白L1(APOL1)基因变异增加了非裔美国人对FSGS的易感性。APOL1可诱导溶酶体膜去极化和持续的氯离子内流,引起溶酶体功能障碍。抑制氯离子内流和阻断APOL1与溶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减轻由APOL1变异引起的溶酶体肿胀和足细胞损伤[28]。目前APOL1基因变异已被证明可干扰核内体的运输并阻断自噬,导致炎症介导的足细胞死亡和肾小球瘢痕形成[29]。此外,体内研究发现,在阿霉素诱导的FSGS小鼠模型中,溶酶体酶的表达发生了改变,如天冬酰胺内肽酶(AEP)[30]。AEP是一种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在阿霉素诱导的小鼠足细胞中表达增加。足细胞特异性敲除AEP的小鼠在注射阿霉素后表现出更严重的肾小球病变和足细胞损伤,这提示在阿霉素诱导的小鼠足细胞中AEP的增加具有保护作用。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的病理特征表现为肾小球基膜的上皮侧出现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一项利用多肽组学探究膜性肾病患者尿液蛋白酶的研究中,作者鉴定出55种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其中有28个蛋白表达上调,这些上调的蛋白主要定位在蛋白酶体和溶酶体中,参与蛋白质的降解[31]。除了降解功能,最近的研究表明溶酶体膜渗透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足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培养的人足细胞暴露于膜攻击复合物C5b-9后,溶酶体膜渗透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溶酶体酸化缺陷。这提示溶酶体功能障碍是膜性肾病自噬受损的基础[32]。此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缓慢降解膜性肾病中沉积的IgG[33]。但是,溶酶体膜渗透是否发生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及其是否导致足细胞损伤需要进一步观察。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溶酶体相关跨膜蛋白5(LAPTM5)的表达在狼疮肾炎患者中显著降低,并且LAPTM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24 h蛋白尿呈负相关,这提示LAPTM5的表达降低可能参与肾脏的损伤。体内实验也证实,与野生型小鼠相比,LAPTM5的基因敲除老年小鼠肾脏出现了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进而引起肾损伤[34]


小结:溶酶体是肾小球固有细胞中一种关键的细胞器,具有降解、蛋白质和囊泡的胞吐、质膜修复重塑、自噬、调节脂质代谢、参与免疫反应等作用。溶酶体功能紊乱能引起多种肾小球疾病,包括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和非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对溶酶体在肾小球固有细胞中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肾小球疾病的发生机制。需要指出的是,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溶酶体在肾小球疾病中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其作用机制和干预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引用本文


来源: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订阅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