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甲状腺癌术后,为什么要“补钙”

2022-06-24作者:壹声资讯
甲状腺疾病非原创

作者: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郭崴


一、甲癌术后的病人为什么要补钙?

首先,甲癌病人大多经历了甲状腺全切手术,而我们身上的甲状旁腺贴邻甲状腺组织,甲状腺全切手术时难免会伤及甲状旁腺,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比例有时也是不低的!


从而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调,钙流失,发生低钙血症。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术后应尽快补充足量的钙剂,预防并治疗低钙血症的发生。

其次,大多数甲癌患者需要进行长期TSH抑制治疗,是指手术后或碘-131治疗后应用足量的甲状腺激素将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很低的程度。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经过甲状腺手术及碘-131治疗的甲癌患者已经没有了甲状腺组织,补充足量的甲状腺激素是为了满足自身代谢的需要;第二,抑制TSH的水平可以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生长(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仍保留有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功能,在TSH刺激的作用下,可促使癌细胞生长),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TSH抑制治疗需要长期服用超生理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患者会有段时间处于亚临床甲亢的状态,这会影响患者体内钙代谢,加大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并导致骨折的风险增加。这种情况下,需要补钙治疗。


二、哪些人需要补钙,又该怎么补呢?

1、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的患者应定期查血钙,如检测发现低钙血症,应根据血钙浓度、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等补充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由于长期亚临床甲亢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因此绝经后甲癌患者在TSH抑制治疗期间,建议接受骨质疏松初级预防:确保钙摄入1000 mg/d,补充维生素D 400~800U(10~20μg)/d。

2、对未使用雌激素或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妇女,TSH抑制治疗前或治疗期间达到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者,维生素D可增至800~1200 U(20—30μg)/d,并酌情联合其他治疗药物(如双膦酸盐类、Ct类、雌激素类、PTH、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等)。


三、这样长期补钙,难道没有副作用吗?

长期补钙到底有没有副作用,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不乏长期大量补钙引起便秘的,肾功能不良患者由于钙的排泄受影响而形成肾结石,长期大量摄入乳酸钙可引起疲劳,葡萄糖酸钙过多可能对糖尿病患者不利,大量碳酸钙可能出现高钙血症、恶心、呕吐及乏力,等等。但是,对于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受损的患者,长期适量补钙是安全的。因此,补钙最好选用碳酸钙与活性维生素D3混合的复方制剂。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需长期补钙者要注意了,要求钙剂不含钠、糖、胆固醇、色素及防腐剂等。


四、甲状腺激素可以和钙片能一起服用吗?

钙片和甲状腺激素不能一起服用

因为左甲状腺素分子与钙分子结合,会形成一种不易被消化道吸收的混合物质,影响各自的吸收。同时服用优甲乐和钙的人往往甲状腺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体内激素水平波动,不利于TSH抑制治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建议病人早起空腹服用甲状腺激素,但是如果喝牛奶等含钙的食物时要把间隔的时间拉长。实际上,二者服用间隔多久最合适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间隔半小时以上、两小时以上,认为需要间隔4小时”都是有的,推荐尽量间隔时间服用吧!而且钙的服用时间是推荐睡前服用的哟。

最后的最后,小编在这里建议各位甲友,无论你补的是钙剂还是活性维生素D,一定要记得定期抽血复查,确保自己补充足量的钙,避免补钙过量或者不足的哟!!!

来源: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科普教育委员会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