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

2024-11-13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文件要求,持续推进糖尿病防治工作,现就做好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通知如下:


活动主题


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工作要求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宣传工作,将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作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方资源,围绕活动主题和内容,充分动员有关学协会等社会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等力量,广泛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居民对糖尿病的认识。


(二)各地要制定宣传活动方案,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和宣传载体,丰富宣传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社会覆盖面广、传播效果好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


(三)各地要围绕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职业人群、中老年人群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精准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相关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危害。


其他事项


为便于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委编制了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见附件),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编印制作相关宣传材料,推动做好活动宣传。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4年11月7日



附件


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要点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其主要特征。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伴有胰岛素作用缺陷(即胰岛素抵抗)。


二、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因急性高血糖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急性并发症,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二是因长期慢性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心力衰竭,其中ASCVD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上述血管病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卒中、失明、肾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三、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高风险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者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1.年龄≥40岁;

2.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BMI)≥24 kg/m²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 cm)];

3.有糖尿病家族史;

4.缺乏体力活动;

5.高血压;

6.血脂异常;

7.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8.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 g)分娩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糖尿病前期人群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前期人群:

1. 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 mmol/L;

2. 7.8 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 mmol/L。


四、如何预防糖尿病?


对于一般人群,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戒烟限酒、平衡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超重肥胖及热量摄入,加强体力活动,同时做好早期筛查。


提倡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当空腹血糖≥6.1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糖代谢评估。


五、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健康生活


平衡膳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配合诊治


定期到医疗机构就诊,遵医嘱用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需调整用药,需及时和医生沟通。


主动管理


与医生团队共同定制健康管理计划,规律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每年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包括足病、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等。


平和心态


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稳定。如出现病情变化,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心态。


寻求支持


当血糖控制遇到困难时,可与家人、朋友或病友述说,寻求理解和支持。


END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