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出报道我国专家治疗急性脑卒中一项最新策略

2023-06-01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2023年6月1日,由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杨清武教授资文杰教授牵头发起的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急性非大、中血管闭塞性卒中早期替罗非班治疗临床试验(RESCUE BT2试验)取得重大突破,在最新发布的新一期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以封面文章原创论著形式在线发表,提出了一项国人急性脑卒中治疗的中国标准。


该研究联合全国16省(自治区、直辖市)117家卒中中心协同开展,通过上千临床试验病例证明,对于无大、中血管闭塞的急性致残性卒中患者,相比于以往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一种以往常规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改善患者极佳功能预后比例7%。该研究结果在国际上为急性非大、中血管闭塞性卒中治疗提供了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在线发表的文章截图

 

杨清武教授(右)与资文杰教授为脑卒中患者会诊(曾理/摄


据了解,脑卒中是当前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已成为,国人首位死亡原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亚型。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研究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5%。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发生率,欧美人群为8%至10%,亚洲人群为30%至50%。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发现,中国缺血性卒中患者中,ICAS的患病率可高达46.6%。脑卒中已成为我们临床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专家介绍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颅内卒中的唯一标准治疗方法。然而,由于静脉溶栓狭窄的治疗时间窗(发病4.5小时以内)及严格的适应证,我国静脉溶栓率仅约5.64%。未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大量患者,尤其是非大、中血管闭塞性致残性卒中患者,目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推荐的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针对临床上这一治疗困境,亟须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替罗非班是选择性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此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效,因此推测其可能抑制急性卒中病程中活化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但之前的临床研究结论不一,且规模小或患者卒中较轻。因此,替罗非班对中度至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尚未明确。


有鉴于此,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杨清武教授、资文杰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技创新攻关工程项目、重庆市创新群体项目、陆军军医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项目和医院学科人才建设专项“揭榜挂帅”项目等相关课题支撑下,发起了RESCUE BT2研究。该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大、中血管闭塞性致残性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提供新方法。

 

RESCUE BT2试验设计


该研究覆盖了重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吉林、安徽、湖北、湖南、陕西、河南、云南等国内117家卒中中心,对患者治疗一周内、30天、90天时间相关治疗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这项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设计,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替罗非班组和阿司匹林组。本研究最终入组1177例患者,其中606例为替罗非班组,571例为阿司匹林组。试验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尽管轻微增加脑出血的发生,但使用替洛非班的安全性方面与现有治疗方式比较仍无明显差异。

 

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48小时内的有症状脑出血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临床研究杂志。对选取发表的文章有很明确的标准,通常是改变现阶段医疗指南和临床实践的重大发现,或是影响人类健康重大疾病和问题的研究成果,且经过权威专家严格的评估后方能发表。

 

杨清武教授(左)指导研究生做试验(曾理/摄


杨清武教授介绍,这也是他们团队连续两次在国际四大顶级医学期之一的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相关研究学术论文后,国际脑血管病研究学术界又一次对他们团队这项研究成果的高度关注与认可。杨清武教授表示,他们学科团队还将以此成果为契机,潜心耕耘于临床科研一线,致力于用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成果解决临床治疗“卡脖子”难题。

附117家参研分中心名单(按入组病例数排序)

序号

参研分中心

序号

参研分中心

序号

参研分中心

1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2

桂平市人民医院

3

巴中市中医院

4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5

太和县人民医院

6

眉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7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8

太和县中医院

9

景德镇第一人民医院

10

兴义市人民医院

11

巴中市中心医院

12

茂名市中医院

13

平昌县人民医院

14

威海市立医院

15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16

鹿邑县人民医院

17

播州区人民医院

18

巴南区人民医院

19

武汉市第一医院

20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21

广元市中心医院

22

绵阳市中心医院

23

崇州市人民医院

24

西电集团医院

25

东莞市人民医院

26

南部县人民医院

27

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

28

绵竹市人民医院

29

绵阳404医院

30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

31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32

梓潼县人民医院

33

涪陵中心医院

34

清远市人民医院

35

玉溪市人民医院

36

南江县中医院

37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38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39

重庆市三博长安医院

40

酉阳县人民医院

41

云阳县人民医院

42

江门市中心医院

43

四川科学城医院

44

蒙自市人民医院

45

泸县人民医院

46

丰都县人民医院

47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48

赤水市人民医院

49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50

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

51

眉山市人民医院

52

丰都县中医院

53

仁怀市人民医院

5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55

南江县人民医院

56

德江县人民医院

57

西安市北方医院

58

资中县人民医院

59

三台县人民医院

60

绵阳富临医院

61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62

洛宁县人民医院

63

安理工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64

赣州市人民医院

65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66

河源市人民医院

67

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68

龙岩市第一医院

69

绥阳县人民医院

70

黔江中心医院

71

秀山县人民医院

72

大余县人民医院

73

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

74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75

富顺县人民医院

76

雅安市人民医院

77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78

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

79

广元市中医院

80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

81

石阡县人民医院

82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83

开州区人民医院

84

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

85

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

86

濮阳县人民医院

87

洛阳市孟津区人民医院

88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

89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90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91

重庆市中医院

92

江北区人民医院

93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94

武隆区人民医院

95

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96

洛阳市中心医院

97

垫江县人民医院

98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

99

武胜县人民医院

100

达州市中心医院

101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102

辉县市人民医院

103

开封市人民医院

104

联勤保障部队第902医院

105

柳江区人民医院

106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107

西安市第三医院

108

新安县人民医院

109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110

重庆三博江陵医院

111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12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113

江油市九〇三医院

114

河池市人民医院

115

阜阳市肿瘤医院

116

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117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供稿 通讯员 曾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