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震惊!2019年诺奖得主论文被曝30多篇论文P图造假,时间跨度长达16年

2020-10-16作者:壹声热点
资讯科研

点击右上方【热点】,查看更多.gif


一年前的2019年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哈佛医学院的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学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三人,因“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而获奖。

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人类对氧气重要性的认识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对细胞如何适应氧气水平的变化一直未知。1990年代起,这三位科学家阐明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证实了 HIF-1 是通过红细胞和血管新生介导了机体在低氧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这些发现为贫血、心血管疾病、黄斑退行性病变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临床治疗途径。

微信图片_20201016130758.png


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后,三位获奖者之一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被质疑多篇论文涉嫌学术不端,目前Pubpeer已经挂了他至少31篇论文。

这些被质疑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时间跨度从2001年到2016年,论文发表的期刊包括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NASCell MetabolismOncogeneOncotargetCancer ResearchJCI期刊。

这些被质疑的论文所涉及的学术不端,主要是一图多用图片PS等。目前仅有一篇被质疑论文得到作者回应,作者回应称“论文中无意的错误并不影响实验结论”。

以这篇2008年发表在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杂志的论文为例,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被引用次数达1405次,妥妥的超级高被引论文。

微信图片_20201016130804.png


该研究把细胞自噬(Autophagy)与HIF-1联系起来,而细胞自噬研究也于2016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研究表明,缺氧诱导线粒体自噬,长期缺氧的细胞中,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适应性代谢反应,对于防止活性氧水平升高和细胞死亡是必需的。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如今已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然而,这篇高被引论文近日被发现存在多处学术不端。

图9F,一图多用,WT组和KO组图片高度相似。

微信图片_20201016130807.png


补充图片6,使用了PS擦除了部分图像。

微信图片_20201016130812.png


补充图片6,放大后还能看到有三个不应该出现的白点,应为P图留下的痕迹。

微信图片_20201016130815.png


图8A,同样使用了PS擦除了部分图像。

微信图片_20201016130818.png


图3B,存在明显人为P图痕迹。

微信图片_20201016130822.png


其他被质疑的数十篇论文情况类似,不再一一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打开文末链接查看。

部分被质疑论文列表


来源:PubPeer

声明.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