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文读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机制 | 医学笔记

2021-04-1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在肠道门诊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主诉。很多患者将抗生素称为“消炎药”,只要有头疼、发热、流涕、咳嗽,都会习惯性吃几包,可是这些“外来的援兵”并不能识别哪些细菌是敌人,哪些是朋友,只要它能对付的,统统杀光,随之而来的,就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为什么应用抗生素会引起腹泻。


肠道正常菌群

健康人体每克粪便约含有1000亿个细菌,种类达500种之多,约占粪便干重的1/3左右。由这些微生物形成的肠道正常菌群对稳定肠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肠道正常菌群有三大类:


1. 优势菌群的原籍菌

也就是“益生菌”。主要有双歧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及消化球菌等。这些细菌有免疫调节、促进肠道蠕动、抑制和清除病原菌的作用。

2. 与宿主共栖条件致病菌

主要有肠球菌、肠杆菌等,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群,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无害,在菌群失调时具有侵袭性,对人体有害。

3. 过路菌

主要有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长期定植的机会少。生态平衡时此类细菌数量少,若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可致病。

这些微生物群为我们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帮助建立我们的免疫系统,以此作为居住在我们体内的回报。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机制

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机制可能为所用抗生素大量杀灭或抑制原籍菌(即益生菌),条件致病菌失去制约而大量繁殖。当大量应用抗生素后,双歧杆菌等原籍菌数量明显下降,对条件致病菌的抵抗减弱,为肠球菌、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增殖创造了条件,使之大量繁殖引起腹泻。约有30%-50%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的2个月发生过腹泻。几乎所有抗生素都能引起腹泻,尤其是氨苄西林、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等。


微信图片_20210415124508.jpg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

1. 糖类代谢的异常

肠道内正常微生物参与分解糖类,使用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减少,并且引起糖类代谢降低致使吸收不良,肠道内糖类聚集,导致渗透性腹泻。

2. 胆汁酸代谢的异常

部分肠道细菌可将小肠中未被吸收完全的初级胆酸分解为次级胆酸,在使用抗生素后,此类细菌数量减少,未被分解的初级胆酸为强烈的肠道刺激物,可继发分泌性腹泻。

3.抗生素直接作用

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可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文章首发自儿研所感染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