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罕见病诊疗指南——Erdheim-Chester 病

2022-02-10作者:论坛报沐雨论著
非原创 罕见病诊疗指南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概述


Erdheim-Chester病(ECD)于1930年被Jakob Erdheim和William Chester首次描述,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旧称“脂质肉芽肿”。在2017年版WHO组织细胞疾病和巨噬-树突细胞系肿瘤分类标准中将其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共同分为L组。


病因和流行病学


目前发现50%~70%的ECD患者病变组织存在着BRAFV600E突变;10%~20%患者存在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其他的基因突变(如MAP2K1,NRAS,KRAS和ARAF突变等)。ECD患者通常存在相似的炎症因子激活,如干扰素α、白介素-4(IL-4)、白介素-7(IL-7)、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此,目前认为ECD是一种以MAPK信号通路激活为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属于一种炎性髓系肿瘤。


ECD的总体发病率不详,至今全世界约有1000例ECD报道。中老年发病多见,中位发病年龄为55~60岁,儿童病例罕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临床表现


ECD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因此其临床表现因受累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一般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等。其余受累系统主要包括:


1.骨骼系统 

绝大多数ECD患者在诊断时候都有骨骼受累,以下肢骨最为常见,但仅有50%患者有骨痛表现。


2.心血管系统 

ECD病变累及心血管系统,多数患者并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如心包受累,造成大量心包积液可导致胸闷、憋气甚至心脏压塞表现;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则可造成心肌缺血样表现,如胸闷、胸痛等;弥漫性心肌受累亦有报道,可导致心力衰竭样表现;病变包绕肾动脉则可造成肾性高血压;病变包绕肠系膜血管可有肠道缺血表现,如腹痛等。


3.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受累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有干咳、呼吸困难等表现。


4.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因不同部位脑实质受累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肢体活动障碍、步态异常、意识改变等;脊髓受累可因不同受累节段而出现不同临床表现;垂体病灶则可表现为多饮、多尿以及其他激素分泌减少相关表现。


5.眶后病变 

眶后受累为ECD常见临床表现之一,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突眼,甚至造成失明。


6.腹膜后空间/肾脏受累 

腹膜后病变可类似腹膜后纤维化,若病灶包绕输尿管可造成单侧或双侧肾后性梗阻。


7.皮肤受累 

皮肤病变最为常见的为黄瘤样改变,约1/3患者发生在眼睑,面部、颈部、腋窝、躯干、腹股沟亦可出现。


辅助检查


本病的实验室检查不具有特异性。可有炎性指标升高,如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bg)升高;同时可有细胞因子升高,如IL-6、IL-8和TNF-α。另外,可有受累脏器功能不全表现,如肾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等。


影像学检查对于ECD的诊断以及疾病评估至关重要。FDG-PET-CT有助于评价疾病全身受累范围,受累脏器会有不同程度放射性浓聚表现。不同系统受累,影像学表现各不相同。①骨骼系统:骨骼X线为双侧长骨骨干的对称性骨硬化表现,骨扫描可见特征性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放射性浓聚;②心血管系统:心电图可有短PR、传导阻滞、病理性Q波、ST-T异常等非特异性改变;心脏MRI、冠脉CTA和心脏超声可呈现心包增厚、心肌浸润、右心房占位、瓣膜反流、冠脉狭窄等改变;主动脉CTA可呈现较为典型的“主动脉套(coatedaorta)”,通常表现为血管周、主动脉旁浸润;受累血管包括头臂干、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③呼吸系统:肺部CT可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实变、小囊性变、间质改变、胸膜增厚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找到特异的组织细胞;④中枢神经系统:CT或MRI上可呈现垂体柄结节、脑实质占位性病变,脊髓病变;⑤眶后病变:CT或MRI可发现眶后肿物;⑥腹膜后空间/肾脏受累:腹部CT可见较为典型的“毛状肾(hairy kidney)”表现。


诊断


ECD的诊断需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是金标准。病理中发现组织中存在片状泡沫状组织细胞,伴有炎性细胞和多核巨细胞(Touton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混合其中或包绕在外。组织细胞表达CD68和CD163,S100部分患者可以阳性,但不表达CD1a或CD207;电镜无Birbeck颗粒。50%~100%的ECD患者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


鉴别诊断


主要需要与其他组织细胞疾病相鉴别,如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和Rosai-Dorfman病(RDD)。


1.LCH 

LCH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尿崩、骨骼和肺的受累,与ECD患者不同,LCH的骨骼受累主要为溶骨性病变,而ECD患者骨骼受累主要为硬化性骨病。病理是鉴别诊断的金标准,LCH病灶CD1a阳性,同时电镜下可以看到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但由于LCH与ECD发病机制中均为MAPK信号通路激活,目前发现有LCH与ECD同时存在患者,可为单一病灶中,同时有LCH和ECD的病理表现;也可为全身不同病灶,分别表现为LCH和ECD。


2.RDD 

与ECD病理上并无绝对的鉴别诊断标准,RDD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可与ECD极为类似。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骨扫描的特征以及BRAFV600E突变有助于ECD的诊断。目前尚未发现RDD患者存在BRAFV600E突变。


治疗


ECD目前尚无标准治疗。由于ECD临床表现的高度异质性,例如一些患者仅有缓慢进展的单个器官受累,如单独垂体受累表现为尿崩症的患者,在经手术切除后病情可稳定多年不需要治疗;而另一些有重要脏器受累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等,或者进展迅速的患者,则需要积极全身治疗。


存在BRAFV600E突变患者可以首选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vemurafenib)治疗。而BRAF野生型患者可首选大剂量干扰素治疗(600~900 MIU,3次/周),或聚乙二醇干扰素2α:135~200 μg/周。对于难治复发ECD患者的其他治疗选择包括重组IL-1抑制剂阿那白滞素、克拉屈滨、阿糖胞苷、西罗莫司等。由于发现ECD是一种MAPK信号通路激活为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因此国外已有研究使用MEK抑制剂治疗,然而国内尚无此药。


一般治疗:如有中枢性尿崩患者,对症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控制尿量。如有其他垂体-下丘脑受累导致的内分泌指标改变,可行相应的替代治疗。如有大量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可对症行心包穿刺、胸腔穿刺引流,缓解临床症状。如发热、盗汗等症状明显,可考虑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症状,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无获益。


诊疗流程(图 26-1)


2022-02-10_164825.jpg


图 26-1 Erdheim-Chester 病诊疗流程


2022-02-10_165539.jpg

图 26-2 ECD 患者的典型骨扫描表现


参考文献(略)

来源: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