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每逢佳节,亲朋好友相聚
必定少不了以酒助兴
随着合理用药科普推广
公众的安全用药意识提高
“头孢+酒”的危害已广为熟知
但不久前
六院药师接到了一位朋友的求助
“我最近打球受伤,吃了消炎止痛药,
昨天不小心喝了酒,怎么办?
会不会胃出血?”
止痛药+酒=消化道出血?
止痛药是我们对可以用于缓解疼痛药物的统称,也叫镇痛药。临床使用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NSAID)、阿片类镇痛药以及辅助镇痛治疗药。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布洛芬较为常用。
布洛芬
以布洛芬为代表的NSAID是一类结构各异,均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药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炎症性疼痛的治疗,消化道不良反应是此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
研究显示,服用NSAID后可出现胃灼热和食欲不佳等轻度消化道症状,长期应用的患者,有发生胃溃疡甚至胃出血的风险,但NSAID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
NSAID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机制除了直接的机械损伤外,主要与同时抑制环氧化酶的同工酶COX-1和COX-2有关。COX-1抑制与早期黏膜损伤有关,COX-2抑制则延迟损伤修复,加重损伤或溃疡形成。
NSAID中,只有小剂量阿司匹林(<300mg/d)仅抑制COX-1,而对COX-2无明显影响。其他传统NSAID,例如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同时抑制COX-1和COX-2,新型NSAID,如塞来昔布、帕瑞昔布,则选择性抑制COX-2,因此基于药物对酶的选择性不同,其导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概率并不相同。
另外,NSAID消化道不良反应与药物使用剂量密切相关,除塞来昔布外,其他NSAID药物在高剂量使用时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是低剂量组的2~3倍。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使用最小有效剂量,且避免同类药物联合使用。
除了药物因素,患者年龄,消化道疾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等,均是NSAID导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作为经典的解热镇痛药物,广泛用于感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头痛以及癌症或术后疼痛的治疗。早期人们将对乙酰氨基酚归为NSAID,新近的研究进展表明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的作用部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周作用较弱,其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类型均与NSAID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最需要警惕的不良反应是肝脏毒性。
对乙酰氨基酚吸收后,主要在肝脏经葡萄糖苷酸化和硫酸化,代谢变成水溶性物质,经尿液排出;较小的一部分则经过细胞色素P450的羟基化,形成了强力的烷化物对乙酰苯醌亚胺(NAPQI),NAPQI可通过与谷胱甘肽结合而失去毒性。当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主要代谢途径饱和,大部分对乙酰氨基酚转由CYP450酶系代谢导致谷胱甘肽被迅速消耗,未结合的NAPQI与肝细胞大分子结合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和坏死。
严格意义上讲,只要是吃了药,就不再适宜饮酒了。
虽然并非所有“止痛药+酒”都会引发胃出血,“止痛药+酒”也可能伤肝。“药+酒”相互作用的危害或轻或重,个体风险差异性较大,但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不当一回事,服用药物还是应谨慎饮酒。
温馨提示
一般药品说明书都会写明是否可以饮酒,如果说明书中明确指出不宜饮酒,这时应当忌酒。
同时理论上吃完药后5天到一周都是观察期。
本文首发于六院药师公众号
作者:陈燕、曹永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