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窦科峰院士:优化维持治疗方案。实现患者最佳获益

2022-12-10作者:李稳资讯

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均在逐年增长,而我国的肝癌发病病例占全世界的50%以上,我国肝癌领域的提高和前进可谓任重而道远。多年以来,国内肝癌领域学者一致致力于提高早期诊断、改良治疗手段、优化药物策略、促进综合诊疗,建立并推广全程管理理念,从而为我国肝癌诊治水平的提高不断贡献力量,最终造福广大肝癌患者。现邀请我国肝癌领域专家,分享全程管理理念建立与发展的经验与体会,以飨读者。


窦科峰院士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一直对肝癌的规范化诊疗工作高度重视。201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出台,对原发性肝癌诊疗的质量管理控制指明了方向,对提高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水平和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肝癌单病种质量管理提升项目正式启动,期待与大家一起同心协力,继续为创新和呵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尤其是肝癌患者的诊疗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靶向药物重点发力,


为肝癌诊疗全程“保驾护航”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窦科峰教授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及肿瘤致死病因,肝细胞癌(HCC)是其最常见的类型。初诊肝癌患者中约70%已处于中晚期,尽管手术治疗仍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有时仅凭手术治疗很难控制肿瘤进展,治疗过程中辅以靶向药物为核心的系统治疗,可使患者获益匪浅。本次病例分享是1例HCC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复发,一线应用PD-1抑制剂、仑伐替尼均未取得疾病控制,二线更换瑞戈非尼之后病情稳定。


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西方国家,随着诊治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近年来,中国学者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并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肝癌分期系统。


2018年1月,“中山智造”全球首个7种微小核糖核酸(miRNA)肝癌诊断试剂盒正式上市,可筛查出甲胎蛋白(AFP)阴性的肝癌患者,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


2007年,索拉非尼的问世开启肝癌的靶向治疗时代,一线应用能显著延长不可手术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但是,此后10年,针对索拉非尼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肝癌临床研究均以失败而告终。


造成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包含多条信号传导途径,因此针对单一靶点的治疗不足以抑制肿瘤的进展。瑞戈非尼是多靶点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抗免疫逃逸、抗肿瘤增殖和转移作用。


2017年,RESORCE研究确立了晚期肝癌的二线靶向治疗标准,瑞戈非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10.6个月;并且,采用索拉非尼-瑞戈非尼序贯方案,患者的全程中位OS达到26个月。


瑞戈非尼成为2017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唯一推荐的晚期肝癌二线标准药物。一线索拉非尼,二线瑞戈非尼开启了肝癌全程管理新时代。



肝胆肿瘤(HBC)包括发生于肝脏 (HCC)、胆囊和胆管 (ICC/ECC) 的一系列浸润性肿瘤。其中以HCC最受关注,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80%~85%[1]。作为全球和我国都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肝胆肿瘤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系统治疗的快速发展正发生着变化。


以2007年索拉非尼在国内上市为标志,晚期一线HCC系统治疗开启靶向治疗时代;而后仑伐替尼、多纳非尼相继上市,陆续夯实了靶向治疗在晚期一线系统治疗的地位。另一方面,以PD-1/PD-L1抑制剂引领的免疫治疗也在近几年间陆续登陆晚期HCC,免疫与靶向治疗联合模式开启了晚期一线HCC系统治疗的新格局。


受研究设计、入组人群特征、药物组合和用法在内的多重因素影响,并非所有的靶免组合在ΙΙΙ期RCT中都获得了阳性结果。这也让我们好奇与反思是否所有的一线患者都需要同步使用靶免。在已发表的几项回顾性研究中,靶免联合方案较仑伐替尼单药似乎并未表现出一致的显著优势。未来或许可聚焦于精准地筛选分别适合靶免联合或仑伐替尼单药的最佳获益人群 [2]


对于近年新获批的一线系统治疗方案,在其进展后,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推荐。在回顾性研究或小样本研究中,卡博替尼、仑伐替尼单药或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方案取得初步探索结果[2-7],但目前我们仍需以创新思路、更大规模的高质量研究来探索新的一线标准系统治疗后的二线治疗方案。


对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的综合治疗同样是本次专题汇编关注的热点。自2021年以来,对uHCC转化治疗的关注度明显升高,但对于适用转化治疗的人群及转化治疗后的长期获益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此外,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和外科治疗的联合应用探索目前也处于初期,我们期待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现阶段小样本量的结论[8,9]


除临床已有的治疗思路外,目前其它方向的探索也令人充满期待。例如以FGFR4抑制剂为代表的生物标志物驱动的治疗思路、观察仑伐替尼耐药机制从而对疑似引起治疗耐药的补偿信号传导途径进行抑制的组合疗法,以及合成致死概念来杀灭肿瘤等[11-14]。当然,我们同样期待对于更多新靶点的探索,期待看到关于uHCC的新靶点系统联合治疗,以及系统治疗联合其它技术手段的创新探索。


最后,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中,患者可伴有如肝功能受损(Child-Pugh B级)、高龄、NAFLD或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病等疾病背景等,但现有大型临床研究鲜有针对这些患者进行针对性探索。因此,我们也希望探索在这些特定人群中使用系统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为每位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规律随诊、灵活应变,肝癌患者遇到疫情影响也可冷静面对




Q1

论坛报:目前,由于疫情影响,肝癌患者就诊路径受限,对于突发情况的处理和长期护理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您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指导可以给到患者?


在治疗肝癌患者时,可大致将患者区分为初诊患者和长期随诊患者。不论是初诊患者还是长期随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应做好自身疫情防控:戴口罩、勤洗手,尽可能不去或者是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合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群体。对于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的初诊肝癌患者,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建议立即至医院门诊就诊,出行不便或因其他原因没有线下就诊条件的患者,可以利用医院互联网诊疗。目前已有很多医院开设了互联网门诊,医生在线上平台同样可以进行问诊、预判病情发展、开具部分检查单。而对于仍处于长期随诊或治疗后逐渐康复的患者,应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此类患者可充分利用医院互联网门诊平台,减少线下就诊频率。


目前,我国疫情仍未完全稳定。肝癌患者若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必要时可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进行对症治疗和处理。需要强调的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例如使用靶向药物等并不存在治疗上的冲突。





口服剂型、居家用药,瑞戈非尼二线治疗奔赴最长生存




Q2

论坛报:对于居家的肝癌患者而言,既往需要在院内才能接受的治疗方案很难在居家环境下实现。对此您有哪些可行的建议?瑞戈非尼等小分子口服靶向药物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


规范化的全程管理极大地延长了我国肝癌患者的预期寿命,但由于一些类型的抗肿瘤药物需要住院用药,给仍处于治疗过程中的居家的肝癌患者在疫情当下带来了很多不便。口服的靶向药物则为此类患者提供了较好的便利。索拉非尼在中国的问世开启了我国肝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是我国最新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的一线推荐方案。一线治疗进展后,可供选择的还有瑞戈非尼等靶向药物。大型观察性REFINE研究近期公布的结果中,所有患者和此前使用索拉非尼后接受瑞戈非尼作为二线治疗的患者,其mOS分别为13.2个月和13.9个月;使用非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的mOS达17.4个月。在822例接受瑞戈非尼二线治疗的患者中,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的mOS超过两年。此外,一项在中国台湾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122例肝癌患者二线治疗应用瑞戈非尼,全程mOS达39.4个月。


在使用此类靶向药物之初,可能会出现一些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手足皮肤反应、腹泻、高血压等等,但研究显示用药的整体不良事件可控、可管理,患者耐受良好。建议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了无法耐受的不良事件,应及时与主诊医生沟通,通过对症处理可使不良事件得到有效地控制。





综合治疗、全程管理,瑞戈非尼用药安全助力平稳渡疫




Q3

论坛报:肿瘤患者因为身体虚弱、加上药物治疗的打击,往往要面临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一情况在疫情期间变得更为敏感。您认为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药物的选择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


综合治疗是手术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优选的治疗策略,常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靶免治疗。其中,药物的选择应遵循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最新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规范一线和二线用药。由于肝癌的异质性,遵照指南用药一段时间后应重新评估患者情况,判断药物是否有效,若无效,可根据指南推荐更换相应的药物。在新冠疫情全面开放的局势下,建议患者开具长处方用药。同时,疫情期间用药原则及用药安全更应引起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专家共识指出:重启抗肿瘤治疗应根据患者状态、疾病分期、治疗目标调整治疗策略。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口服用药和周期较长的方案。


一些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可能代表该药物是真正有效的;一些药物服用后没有任何反应,则药物的疗效值得商榷。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可控的,其中瑞戈非尼的不良反应易识别、好管理。例如手足皮肤反应,表现为手、脚部皮肤麻木感、红斑、蜕皮疼痛等,患者可选用棉质袜子或可通过涂抹保湿霜和防晒霜等加强护理。若不良反应较严重,可考虑药物减量,但不要轻易放弃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由窦科峰院士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