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甘露醇降低ICP的作用机制:
① 甘露醇可使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这种渗透梯度促进了水分从脑组织和脑脊液转移入血循环,由肾脏排出,进而导致细胞内外液减少,从而减轻了脑水肿。
② 可以加速脑脊液的吸收,从而促进颅内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的清除。
③ 可以通过短暂的充血和降低血液黏度来提高脑血流量,引起脑动脉补偿性反射的血管收缩,从而减少脑血容量。由于甘露醇的高反射系数,因此其跨血脑屏障时具有强大的渗透作用力。
(2)输注甘露醇后,很快脑组织水分开始减少并逐渐达峰效应,患者的高渗状态通常可维持数小时,但其颅内压减少作用时间一般较为短暂。因为血液中的糖会缓慢渗入大脑,并使水分滤过梯度达到平衡。为了防止水分滤出梯度效应逆转,水分重新进入脑内,有必要保持持续的高渗状态。0.25 g/kg剂量甘露醇可达到和0.5~1.0及1.0 g/kg剂量甘露醇同等的降颅内压效果。低剂量甘露醇能够避免引起渗透压失衡和严重的脱水,能有效地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重复施用100ml的剂量比起始就给出500ml甘露醇更有效。
(1)甘露醇的作用快捷,静脉注射后20 min内起作用,2~3h降压作用达到高峰,持续4~6h。因而在首次给药后如果仍需实施渗透治疗来降低颅内压,在监测颅内压和血浆渗透压的情况下,应在4~6h后重复给药。如果重复给药后仍达不到ICP控制目标,需采用其他降颅压方案。
(2)甘露醇输注方案包括连续输注或脉冲式给药,脉冲式给药较连续输注效果更好,常规推荐剂量为0.25~1 g/kg体质量经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在10~20 min的时间内静脉输入。脉冲式给药一般推荐0.25 g/kg小剂量给药,100 ml的甘露醇制剂能覆盖到体质量80 kg以下的患者。在突发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更高的剂量,一般使用约60 g(1 g/kg)的剂量。短期使用甘露醇(1.0~2.0 g/kg)通过减少脑细胞外液可以最大化的减小脑容积,临床常应用于紧急降低颅内高压的一时性治疗,比如脑疝患者,外科手术操作中为了增加暴露等。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水电解质紊乱、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引起颅内压反跳等并发症。在其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为了达到同样的脱水降颅内压效果,往往需要增加甘露醇的使用剂量,才可能达到同等的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因而脉冲式给予甘露醇尤其是时间较长者,使用小剂量的甘露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节选自《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201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