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海军军医大学潘卫庆教授课题组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8-01-09作者:壹生综合学院热点
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国医学论坛报  通讯员 肖  鑫、王泽锋  

1月8日,由海军军医大学潘卫庆教授课题组联合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疟疾、血吸虫病等重大寄生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潘卫庆教授介绍,疟疾、血吸虫病和肝吸虫病(以下简称“三大寄生虫病”)是危害严重、流行广泛的重大寄生虫病。目前全球每年仍有上百万人死于疟疾,在我国,尽管本地疟疾病例日趋减少,但随着每年数百万人员往返于非洲等高疟区,输入性疟疾急剧上升。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严重,曾出现“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肝吸虫病目前全国感染人数超过1250万,占全球感染人数近85%。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肝吸虫感染可引起胆管癌,并将其列为I类致癌生物。尽管这些古老疾病在我国流行千年,但防治手段陈旧,多数沿用一些传统的方法,如在诊断上仍使用粪检方法,费时费力,检出效率低。此外,迄今全球尚无寄生虫病疫苗问世。寄生虫为真核生物病原体,其在基因组组成、抗原变异等方面比原核生物复杂。创新防治技术的关键是需要解决针对这类病原体的科学和技术瓶颈问题。

潘卫庆教授课题组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由9种技术构成的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研发集成体系,并在“三大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疫苗研发两大领域进行了应用,形成了5个方面的创新内容。

一是从基因组水平高通量筛选日本血吸虫分泌蛋白,发现了极具诊断价值的抗原;研制了以此为抗原并拥有知识产权的诊断试剂,获国家CFDA注册证,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等杂志。当前我国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而控制传染源最重要的技术需求是建立高效敏感的诊断和监测技术以发现传染源,特别是低度感染的传染源。本项目从全基因组水平预测血吸虫分泌蛋白,并采用GST融合蛋白高通量筛选技术,从204个分泌蛋白中筛选到仅有的一个极具诊断价值的蛋白,定名为SjSP-13。以此为抗原研制了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现场研究验证了其诊断效果:江西省流行区两个村庄共1371人参与本验证,用“金标准”粪检方法诊断,阳性者74人,而用SjSP-13抗原诊断,阳性者为465人,其敏感性比现有方法提高6倍。该试剂获得国家CFDA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二是以疟原虫HRP-II等为诊断抗原,研制了4个疟疾诊断试剂,均获国家CFDA注册证,3个疟疾诊断试剂分别获欧洲CE认定证。研制高效、快速和操作简便的新型诊断技术是当前疟疾防控的重大需求。以免疫学为基础的胶体金法代表当今疟疾诊断的新型方法,但该诊断产品大多由国外垄断,难以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使用。本项目采用自行设计和研发的技术,研制了4个诊断试剂,并在诊断抗原、单链抗体应用于快速免疫层析诊断、诊断单抗及反应模式支撑系统材料和胶体金标记物的国产化等方面实现了诸多的创新,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应用。

三是针对寄生虫病疫苗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创新建立了寄生虫病疫苗研发集成技术平台,研制了我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寄生虫病疫苗。由于寄生虫为真核生物,使得此类疫苗研发存在诸多困难和技术瓶颈,针对寄生虫这类特殊病原体,建立了寄生虫病疫苗从实验室研究-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完整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疫苗研发集成技术体系,并在疟疾等寄生虫病疫苗研发中进行应用,产生了我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寄生虫病疫苗,即PfCP2.9疟疾疫苗。该疫苗抗原是由恶性疟原虫AMA-1(Ⅲ)和MSP1-19两个蛋白融合而成,并在毕氏酵母中实现高效分泌表达,产量达到2.6克/升,该抗原15%浓度的免疫血清能完全抑制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该疫苗的先进性吸引了国外研发资金的投入,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和比尔·盖茨基金会的研发资金,并联合开展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四是肝吸虫病基础研究的薄弱严重阻碍其防治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他们在国际上率先完成肝吸虫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转录组及分泌蛋白质组数据,筛选和发现肝吸虫病诊断抗原,研制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型诊断试剂,获国家CFDA注册证,并在流行区推广应用。创新肝吸虫病诊断技术是当前该病防控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使用粪检查虫卵方法敏感性低,极易漏诊。本项目筛选和鉴定了分泌蛋白GST2为肝吸虫病诊断靶抗原,并鉴定了GST2特异性IgG4为检测抗体。通过抗原制备和检测试剂工艺的优化和标准化等,实现了诊断检测试剂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五是发现了肝吸虫在中间宿主——淡水鱼体内幼虫囊关键分子,并研制了既能预防肝吸虫病又能保护淡水鱼养殖业的鱼用口服生态疫苗。通过分析肝吸虫寄生鱼体阶段幼的虫转录组和分泌蛋白组等,发现了鱼体幼虫成囊的关键分子,并选择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能抵御胃肠道酸碱环境的益生菌芽孢作为疫苗载体,将上述疫苗候选抗原表达于益生菌芽孢衣壳表面。研究表明,淡水鱼食用后可在肠道检测到益生菌芽孢的定植及目标分子的稳定表达,并诱导鱼体产生明显的体液、细胞免疫反应以及全身和局部黏膜的免疫应答。

据了解,潘卫庆教授课题组研发的诊断技术等相关成果已应用于云南、广东、江西和湖南等地的疾控部门,疟疾诊断试剂及相关产品已销往国内30个省市以及印度、尼日利亚、菲律宾、缅甸、孟加拉和韩国等国家,获得印度ITES公司210万美元招标中标,累计实现销售额达8103万元。

该成果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寄生虫病是一类与贫穷相关的疾病,精准扶贫和消除贫困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本项目技术及其应用能有效服务于这一国家战略,为我国消除贫困提供技术支持。此外,中非合作是我国重大国际战略,提高非洲国家寄生虫病防控能力及建立该地区公共卫生体系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项成果的技术及其应用能为援非国际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消除危害严重的古老寄生虫病是我国几代人的愿望,依靠科学手段和发展新型防治技术是消除这类传染病的根本途径。该项目研发的技术及其应用为消除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项目负责人简介:

潘卫庆(1957年~),出生于浙江临安、教授,博士生导师,军队专业技术三级、文职一级,获德国海德堡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获总后系统“科技银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和寄生虫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国际F1000专家。主持各类科研基金项目31项,其中主持国外科研基金项目10余项,国内基金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和军队重点项目等;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柳叶刀·传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肝脏病学》(Hepatology)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其中多个专利技术实施转让。主编 《分子寄生虫学》、《寄生虫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和《军事热带传染病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