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首次鹦鹉热衣原体人际传播研究,提示人群中存在其隐性传播风险|每日感染

2022-06-03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20602110908.jpg

前言

《柳叶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近日发表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史卫峰教授领衔的鹦鹉热衣原体人际传播事件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调查结果。


这是中国首次关于鹦鹉热衣原体存在人际传播的报道,同时确诊了多例传染源不明的鹦鹉热患者,系列病例提示人群中存在该病原体的隐性传播风险。鉴于鹦鹉热衣原体的潜在生物安全威胁,作者呼吁将鹦鹉热衣原体纳入呼吸道病原体的常规筛查,特别是对高风险人群。


01
文章解读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以鸟类和人为宿主的人兽共患病原体,感染人类可引起所谓的“鹦鹉热”,表现为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或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但临床表现差异大,从无症状携带到严重并发症,如心内膜炎、心肌炎、脑炎、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由于其可通过气溶胶传播,鹦鹉热衣原体被归类为可能的生物恐怖剂。近几年,鹦鹉热感染事件在世界范围内经常报道,绝大多数病例为散发性感染。家禽养殖工人和宠物鸟主人的感染风险较高,易发生鸟类到人的传播,但鹦鹉热在人际间传播被认为是罕见的。


2020年12月,山东省某医院接收了不明病因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部分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速,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陆续出现类似的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本研究对此次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调查,提供了鹦鹉热人传人的证据。


2020年12月4日至29日,共招募了69名参与者,其中6例呼吸道症状住院患者均为山东某地鸭制品加工厂工人,61名上述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包括6名陪护或家属、20名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及他们的35名家属,另两名疑似鹦鹉热患者亦包括在内。采集69名参与者的鼻咽拭子、肺泡灌洗液和痰液等样本,利用宏基因组测序、特异性巢式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在6例原发病例、8例密接(二代)、5例次密接(三代)和3例散发病例中均检测到C. psittaci核酸(表1),提示此次不明原因肺炎暴发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引起。


表1: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图片



确诊鹦鹉热的22名参与者中,有17人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表2)

  • 6例原发病例入院时出现间歇性发热、寒战和咳嗽等症状;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加,C反应蛋白和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0.58 mg/l 和< 0.4 μg/ml),红细胞沉降率也明显升高;其中四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或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水平升高;胸部CT提示多数患者一侧肺部有大片或团块状不均匀高密度影,早期边界模糊,有渗出性改变,后期以充气支气管阴影为主(图1)

  • 8名密接和次密接出现类似流感样症状。



表2:17名确诊病例人口学、疾病特征统计

图片



微信图片_20220602113828.jpg

图1:代表性原发病例胸部CT结果


来自第5号原发病例的宏基因组测序数据与C. psittaci参考基因组的覆盖率最高,染色体和质粒的覆盖率分别为63.11%和81.97%(图2)。研究团队同时采集了6例原发病例所在工厂鸭子的口腔泄殖腔拭子及肺脏样本,利用特异性巢式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了数十例C. psittaci阳性样本,从2例阳性拭子标本中获得了2条ompA基因部分序列,两者具有100%同源性。此外,来自鸭子的2条ompA基因部分序列和来自第5号原发病例的ompA基因序列也具有100%的核苷酸相似性。对公共数据库中代表性的ompA基因序列和5号原发病例、鸭子阳性样本omp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病人与鸭子来源的序列聚在一起,它们与近年来从中国产蛋鸭中分离的三株C. psittaci也聚在一起。



微信图片_20220602113854.jpg

图2:mNGS测序结果和代表性C. psittaci omp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02
结论

综上,通过整合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检测数据,研究人员确定最初6名患者为接触家禽后感染的原发病例,入院后造成多名医务人员感染,以及随后医务人员部分家庭成员感染,表明鹦鹉热衣原体可发生人际间的二代和三代传播,包括疑似无症状携带者造成的继发传播,揭示了此次疫情暴发的潜在传播链。这是中国首次关于鹦鹉热衣原体存在人际传播的报道。同时确诊了多例传染源不明的鹦鹉热患者,提示人群中存在该病原体的隐性传播风险。鉴于鹦鹉热衣原体的潜在生物安全威胁,作者呼吁将鹦鹉热衣原体纳入呼吸道病原体的常规筛查,特别是对高风险人群。


提问

小编想问!欢迎评论区留言


呼吸道病原体的常规筛查有哪些呢?



本文转发自柳叶刀The Lancet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