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安全有效 | 神经研究展播

2025-03-19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中国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早期与延迟使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E-start):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的随机对照试验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arly versus delayed acetylsalicylic acid after surgery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China (E-start):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open-label, blinded-endpoint, randomised trial

发表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 Neurology,IF 46.6)

通讯作者:王硕教授

资深研究者 :赵继宗院士

第一作者:刘清源 莫少华 吴俊 佟献增 王凯文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解读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发生主要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甚至可能具有致命性。尽管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缺血性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有效方法,但临床医生出于对术后出血的担忧以及缺乏相关指南共识的支持,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会延迟开始,特别是针对术后缺血高危患者。赵继宗院士/王硕教授团队先前开展的前瞻性队列研究(SAP-ICH)显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使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治疗并不会增加术后颅内出血的风险;国际上的RESTART研究表明,在自发性脑出血后恢复抗血小板治疗并不会导致再出血风险上升。但上述研究中患者从出血到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跨度较大(29至146天),并且未包括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


为了进一步评估自发性脑出血后早期与延迟开始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团队设计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终点盲法的临床试验研究,专注于比较自发性脑出血术后72小时内与术后30天后开始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ESTART研究)。研究筛选入组了来自中国8家分中心的7323例手术后患者,最终纳入269例缺血高危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接受持续抗血小板治疗(100mg阿司匹林每日一次),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术后第3天开始持续到术后90天)纳入134例患者,延迟抗血小板治疗(术后第30天开始持续到术后90天)组纳入135例患者。结果显示,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20%(27例),延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1% (42 例)。在安全性结局上,术后 90 天内新发颅内出血方面,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1例),延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 (4例)。术后 90 天内有症状的颅内出血或任何中度或重度出血(根据 BARC标准确定)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均没有差异。进一步的亚组分析表明,既往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术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有获益趋势,在其他预设亚组中主要结局无明显差异。


专家点评


ESTART研究显示,脑出血术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术后90天内主要心脑或外周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该成果在神经外科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作为首次纳入需要手术治疗患者的研究,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这项研究继RESTART随机对照试验之后,进一步巩固了脑出血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证据。ESTART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神经外科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管理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推动围手术期管理向精准治疗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硕.png
王硕 主任医师
通讯作者

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及颅内肿瘤的外科治疗,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提高了脑血管病的手术安全性和效果。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中国执行委员。以一作/通讯在Lancet Neurology、Science Bulletin、Radi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项目。获得“卫生部人才中心全国领域专家”等称号。


赵继宗.png
赵继宗 院士
资深研究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外科医学院荣誉院士,神经外科学专家。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学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微创神经外科、脑血管外科和脑认知转化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2018年获吴阶平医学奖,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和中华医学会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