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看更多精彩内容
肺电阻抗成像(EIT)是一种可在床旁实施的无创、无辐射肺通气监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局部电极施加微弱电流,感应呼吸过程中胸腔生物电阻抗变化,再利用相应的成像算法监测肺不同区域内通气功能状态,以实时动态肺断层通气图像呈现。EIT肺通气监测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症呼吸管理,如呼气末正压(PEEP)设置、围手术期肺通气监测、指导肺部物理治疗等。同样基于电阻抗变化,近来使用高渗盐水增强造影EIT肺灌注成肺在临床应用开展也日益增加,受到广泛关注。EIT作为一项相对较新且快速发展的技术,越来越被临床接受和应用,但相关技术规范和临床应用共识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为此,专家组根据多年来应用和推广经验,制定了本共识,以推动该技术在重症呼吸管理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1:需考虑不同电极测量平面以及体位对肺通气图像的影响,应在同一平面进行动态比较评估。
推荐意见2:建议第4~5肋间作为反映呼气末肺容积以及潮式通气的测量平面,但在膈肌抬高时,电极缚带位置可适当升高。
推荐意见3:肥胖可导致EIT肺通气图像呈“左右肺融合单一类圆型轮廓”,但不影响EIT连续动态的肺通气监测能力。
推荐意见4:EIT功能成像时间分辨率高,可实时监测肺通气的变化,判断对呼吸相关治疗的反应性,明确治疗目标与方向;但空间分辨率较低,不建议用于胸部病变的精准解剖学定位。
推荐意见5:建议肺通气/灌注电阻抗断层图像按“自腹侧到背侧的层次分布”以及“以图像中心为原点的四象限分布”进行区域划分。
推荐意见6:通过分析呼吸过程中图像区域像素点电阻-时间曲线的变化,可评估全局和局部呼吸力学及其对肺区域的作用效应(通气均一性、通气中心、区域通气延迟、区域肺复张/过度膨胀、气道陷闭等)。
推荐意见7:根据高渗盐水注射后电阻-时间曲线的变化建构EIT肺灌注图像时,应注意排除呼吸因素的干扰。
推荐意见8:EIT可监测与自主呼吸相关性肺损伤有关的呼吸钟摆现象,但应排除膈肌与胸腔积液所致反向电阻变化信号对钟摆现象识别的干扰。
推荐意见9:EIT可动态评估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区域肺通气的变化,有助于预测撤机结局。
推荐意见10:EIT可用于术前、麻醉诱导、术中和术后等不同阶段的肺通气功能评估,有助于围手术期全流程呼吸管理。
推荐意见11:EIT指导ARDS患者个体化PEEP滴定有助于更好地实施肺保护,可能有助改善ARDS患者预后。
推荐意见12:EIT滴定PEEP的方法有多种,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基于PEEP滴定过程中区域肺泡复张和过度膨胀平衡的PEEP滴定方法。
推荐意见13:通过监测呼气末肺容积、RVD等参数,EIT有助于指导重症COPD或哮喘等阻塞性肺部病患者的PEEP设置。
推荐意见14:EIT可评估俯卧位对区域肺通气、血流的作用以及滴定个体化的PEEP,有助于指导俯卧位时的呼吸管理。
推荐意见15:EIT可实时评估高流量氧疗(HFNC)对区域肺通气的作用。
推荐意见16:EIT可用于评估早期活动、肺部物理治疗以及气道廓清等对重症患者肺通气的治疗作用,实现ROI通气目标导向性治疗策略。
推荐意见17:EIT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通气和灌注床旁评估,有助指导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等呼吸管理。
推荐意见18:EIT肺通气显像可用于床旁快速识别各种病因导致的肺通气缺损,但对具体病因诊断缺乏特异性,建议联合床旁胸片和(或)重症超声进一步明确。
推荐意见19:EIT肺灌注联合通气显像可用于评估ARDS等呼吸衰竭患者的区域通气/血流匹配情况,有助于判断潜在原因、预后并指导治疗,必要时可完善双源CT或核素显像检查加以验证。
推荐意见20:EIT肺灌注联合通气显像是一种潜在的床旁肺栓塞诊断技术,未来需要大样本研究证实。
推荐意见21:EIT有助于动态监测气胸发生、进展及评价干预措施的疗效,但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判断。
推荐意见22:应用高渗盐水进行EIT肺灌注显像是安全可行的,但技术规范及分析标准仍需统一。
推荐意见23:建议完善EIT操作技术培训、参数解读标准和检查报告制度。
节选自《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重症呼吸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