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肿瘤是饿不死的--肿瘤患者营养干预很重要
很多肿瘤患者不敢吃太好,担心把肿瘤细胞养肥了;有些患者听说可以“饿死”肿瘤,能少吃就少吃。希望将肿瘤“饿死”。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最后肿瘤细胞没饿死,反而适得其反,饥饿消瘦之后,免疫功能下降,促进肿瘤的生长。肿瘤患者有什么需要忌口?肿瘤患者应该多进食哪些食物?肿瘤患者需要额外补充各类营养吗?亲朋好友送的保健品肿瘤患者可不可以吃?今天邱医生就来聊一聊关于肿瘤患者营养干预的一些知识,同时回答一些患者经常问到的问题。
癌症与饮食的关系
俗话说,病从口入。“癌”字三张口,可见饮食和癌症的关系多么密切。如胰腺癌、肠癌,一般认为与“三高”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有关;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饮食过烫等有关;肝癌与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水质污染、大量饮酒等有关。因此,很多患者常常因噎废食,不敢吃东西导致营养失衡。
肿瘤细胞的营养代谢
肿瘤细胞的增殖是失调控的,处于无限复制状态,多以肿瘤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消耗更多的营养物质。肿瘤细胞营养来源主要是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的方式来提供能量,这与正常细胞的能量供给方式也不同。此外对于氨基酸、脂肪这些营养物质也存在异常代谢,呈现出掠夺式代谢,即使机体不吃不喝,肿瘤细胞也有办法获取营养、消耗机体,届时饿坏的只能是病人自己,并且摧毁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将非常不利于肿瘤治疗。
营养干预如何操作
营养教育是营养干预的基本内容,是营养治疗的首选方法。肿瘤患者的营养教育遵循一般人群营养教育的基本原则,但更具针对性,其内容比一般人群营养教育更加丰富。营养干预前应该充分评估患者营养上存在的问题,具体如:判断患者有无营养不良;判断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了解患者是否合并代谢紊乱;判断患者能否从营养治疗中获益;是否需要代谢调节治疗,从而使营养治疗有的放矢,保证营养治疗及时而合理;避免营养素的滥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及代谢负担。
膳食调查、营养状况评估及功能评价都是肿瘤患者营养诊断的核心内容,是一种逐渐推进的诊断方法。膳食调查反映饮食摄入现状;PG-SGA 反映机体营养状况,即饮食导致的营养后果;功能评估反映饮食、营养对机体生理、心理功能的影响。三者不能互为替代。目前临床工作中,我们会会参照各种量表,对患者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其中最常用到的如NRS2002和PG-SGA,前者对于患者营养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后者对于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形成原因具体分析。后者是对前者的更进一步的补充。在评估过程中,尊重患者的主观表达,鼓励患者主动参与。
营养筛查与评估只能获得能量不足的营养不良诊断,不能诊断其他如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矿物质缺乏等类型营养不良,也难以分析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否合并器官功能障碍、是否存在代谢紊乱等。因此,实验室检查、仪器检查是必须的。临床上,我们检查的血常规,生化指标等里面包括很多营养相关的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电解质等。还有其他例如微量元素的测定,以及患者自己可以监测的体重等。目前很多医院还开展了人体成分分析,这对于体脂含量,肌肉和脂肪的分布等平时比较关注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为患者饮食指导提供更多的基础数据。
对于患者营养的具体膳食指导,建议应该由专业的营养科医师协助进行,根据患者营养不良的具体情况,是否存在基础疾病,以及患者有无消化系统症状,联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嗜好,开具量身定制的营养处方。肿瘤患者的营养误区比任何其他疾病都要多,其中最常见的误区是忌口、偏饮偏食、迷信素食、迷恋保健品,其后果只能是营养不良、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时间缩短。破除误区、传授科学营养知识、提出合理饮食、营养建议十分重要。
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应该遵循五阶梯治疗原则:首先选择营养教育,然后依次向上晋级选择ONS、TEN/EEN,最后选部分肠外营养(PPN)、全肠外营养(TPN)。当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 目标能量需求3~5 天时,应该选择上一阶梯。绝大多数患者胃肠功能正常,所以建议首选予以ONS,ONS方便,经济,安全,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无论院内和院外都比较容易实施,目前各个阶层医院都有多种口服营养素提供,满足广大患者需求。
营养干预的益处
临床实践中,我们希望通过营养干预,增加患者体重,提高瘦体组织量(肌肉量),改善体能(如提高握力),提高手术、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保证抗肿瘤治疗的足量、按时、顺利实施,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治疗费用。其最终目标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营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饮食、营养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改善营养,改变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营养习惯,从而改善营养与健康。
来源:邱立新医生
编辑 中国医学论坛报 阿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