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是由免疫机制诱发的超敏反应,可由体液(抗体)或细胞免疫介导,多数情况下致过敏反应的抗体属于lgE类,可被归为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过敏性疾病是一组因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中典型无害物质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如消化道过敏、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是食物过敏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目前已较为肯定的食物过敏引起的一些消化道疾病,如口腔过敏综合征(OAS)、严重过敏反应、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FPIE)、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FPIP)、乳糜泻、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等。
临床可表现为呕吐、反流、喂养困难、拒食、腹痛、腹胀、易激惹、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生长发育障碍等,症状呈非特异性,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等,严重者有休克表现。
过敏性胃肠疾病是与食物过敏相关的胃肠道疾病,可分为IgE介导、非IgE介导或混合介导,以后两者多见。
胃肠道过敏常见症状有呕吐、腹泻、痉挛性腹痛、拒食、胃食管反流、便秘(伴或不伴肛周皮疹)、血便,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严重者可出现生长落后、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肠病或严重结肠炎。
过敏性胃肠疾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其可缓解或减轻过敏症状,选用时应考虑临床症状、过敏类型及年龄等情况。
多数抗组胺药物只能用于≥2岁儿童。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可用于1~2岁幼儿,>6个月幼儿使用也是安全的;西替利嗪可用于1~2岁幼儿,>6个月幼儿也可使用;左西替利嗪可用于≥2岁幼儿,>6个月幼儿也可使用。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中指出,消化道过敏症状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中指出,过敏性胃肠疾病的药物治疗可缓解或减轻过敏症状如抗组胺药物,应根据临床症状、过敏类型及年龄选用。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年)中指出,6个月以上症状较重OAS患儿可给予西替利嗪等药物治疗。EG治疗时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明显者可加用酮替芬。
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为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有抗炎、抗过敏、抗毒、抗休克、抑制免疫、抗增生、抑制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其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和抑制趋化作用,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迁移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中指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一线治疗药物可选用口服或局部糖皮质激素。
《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中指出,口服糖皮质激素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治疗有效;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也可采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全身应用;而其他消化道过敏症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年)中指出,EoE治疗时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布地耐德混悬液,局部治疗无效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EG治疗时糖皮质激素有良好效果,如泼尼松。
注意事项: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是一类非激素类抗炎药物,主要通过竞争性结合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受体、阻断CysLT的活性而发挥作用,白三烯作为EOS的趋化因子可诱导EOS浸润。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中指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一线治疗药物可选用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年)中指出,EG治疗时,孟鲁司特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注意事项:
益生菌是能促进肠内菌群的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7年)中指出,对反复胃肠道过敏或腹泻婴儿可酌情添加益生菌或益生元。
《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2017年)中指出,益生菌制剂对食物过敏的辅助治疗,国内仅有个别报道。
作者:高丽丽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