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2021年9月14日第二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线上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聚焦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最新诊疗及研究进展。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举办WCLC会后系列圆桌会议,旨在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会上的精彩内容并结合自身经验和临床现状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本期圆桌访谈特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壮教授围绕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学术前沿进展,分享临床实践经验,阐述创新药物为NSCLC诊疗的格局带来的变化。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交流。
Q1:在肺癌治疗研发以及随访等方面,请问您有什么经验想要分享吗?
于壮教授:基因检测对于肺癌的诊疗意义毋庸置疑。随着二代测序(NGS)检测技术的深入,我们在治疗前可以获取的个体化信息越来越多,也可以制定更多精准的治疗和随访方案。我想这一点为我们临床医生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也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获益。
Q2:从一代到三代,ALK抑制剂的研发推动着临床的深入,而作为中流砥柱的二代ALK抑制剂,成为临床关注焦点。根据您丰富的临床经验,您如何制定合理策略使患者得到更长生存?
于壮教授:塞瑞替尼作为二代ALK抑制剂,凭借高质量的ASCEND-8研究证明了其450 mg随餐口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中我们也观察到很多ALK阳性的NSCLC患者在这一方案的治疗后获得了长期生存:亚洲人群中,一线应用塞瑞替尼的3年总生存期(OS)率高达93.1%。ASCEND-1和ASCEND-4研究也对塞瑞替尼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表明:对于这部分患者,可进行包括放疗和介入在内的局部处理,同时给予塞瑞替尼再挑战,而这一方案可使患者的中位OS再度延长超过12个月。塞瑞替尼对ALK阳性的NSCLC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我们也期待着为这些患者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为他们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Q3:ASCEND-7是专门针对有症状/进展期脑/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您认为有何临床意义?
于壮教授:晚期NSCLC脑转移人群很常见(约占40%-55%),但临床治疗相对更加棘手。ALK重排晚期NSCLC患者中约30%可发展为脑转移/脑膜转移,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脑转移可根据是否有临床症状及转移部位分为不同类型,其治疗和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在药物治疗时,血脑屏障的存在可导致脑脊液中药物浓度降低,这是脑转移患者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部分患者因预后较差多被临床研究排除在外,基于二代ALK-TKI类药物塞瑞替尼开展的ASCEND系列研究纳入了部分基线有症状及进展期脑转移患者,为这部分患者治疗提供了证据,其中ASCEND-7研究是专门针对有症状/进展期脑/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其中还纳入了部分脑膜转移患者。研究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ALK-TKI药物(克唑替尼)治疗或脑部放疗,或是否存在脑膜转移细分了不同的队列。整体研究结果显示,塞瑞替尼治疗既往克唑替尼经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30%-35.7%,而初治患者ORR相对较高,达50%-59.1%。塞瑞替尼在脑膜转移这一队列(第五组)中的疗效更显著,尽管部分患者既往接受了靶向治疗或脑部放疗,但ORR可达1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OS分别达5.2个月和7.2个月,均超过了传统治疗手段。ASCEND-7研究证明了塞瑞替尼在脑/脑膜转移患者中的显著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了重要证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