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关注:化疗后患者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2022-11-13作者:论坛报林皓资讯
非原创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张整洁 


化疗作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抗肿瘤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化疗后的血象监测,一部分患者总是会出现“血小板减少”,那么其原因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呢?


01
什么是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化疗药物无法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因此应用时也会杀伤正常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骨髓造血干细胞,破坏骨髓造血微环境,并抑制骨髓,从而导致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


当患者接受化疗后,因化疗药物的作用导致外周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称为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它是比较常见的化疗相关性血液学毒性之一,可增加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还可导致化疗剂量强度降低、时间推迟甚至治疗中止,从而影响抗肿瘤疗效,对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02
危险因素有哪些?


患者自身因素

体力状态差、重度营养不良、合并疾病(肝硬化、脾机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既往有出血病史、基线血小板水平较低等。

肿瘤因素

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骨髓浸润、肿瘤相关性脾机能亢进、肿瘤诱导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副肿瘤综合征等。

治疗相关因素

化疗强度(联合化疗、化疗周期数多)、同步使用分子靶向治疗、合并放疗等。


03
该如何指导患者应对?

遵医嘱用药


遵医嘱进行血象监测,必要时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或输注血小板。目前中国获批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有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rhIL-11和rhTPO均为注射给药,rhIL-11 易导致水钠潴留,且具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慎用;rhTPO 具有中和抗体生成的风险,但是发生率较低。患者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下用药


注意饮食


饮食方面,应增强营养,以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者半流饮食为主;禁食硬、过热、过粗糙的食物,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引起肠道感染。


可以适当食用一些促进血小板生成的食物,如花生、红枣、牛奶、菠菜、蛋黄、瘦肉、莲藕、苋菜等。此外,一些药物也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如常见的退热止痛药和抗生素,故在化疗期间也要注意服用的其他药物是否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关注生活细节


当血小板比较低(小于50×109/L)时会出现出血倾向,要指导患者关注生活细节,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当发现有出血症状时不要恐慌,及时就诊并做好一些生活细节的防护。


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瘀点、红斑、紫癜等,警惕皮肤、黏膜出血,不可用手搔抓皮肤,以免引起出血,沐浴或清洗时水温避免过高;应选择柔软、宽松衣物;加强休息,避免磕碰;


落实安全防护。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口腔、牙龈出血时,要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鼻出血时,不能抠鼻、用力擤鼻子;消化道出血时,避免服用过热、过硬、过粗糙的食物。


保持积极心态


血小板减少一般是化疗停药后逐渐下降的,约第7~14d降低至最低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逐渐会呈上升趋势。化疗的疗程越多,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也会越严重。血小板减少是化疗后的正常现象,不要过度紧张。


一般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可以在下一化疗周期前恢复正常,如果不能恢复至正常,也可以进行药物干预等。因此,患者要摆正心态,了解疾病知识,不恐慌、不要过度担忧,放松心情,多与家属及医护人员沟通交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