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HBsAg阳性孕妇需检测HBeAg、抗-HBe、HBV DNA水平、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和上腹部超声检查,以判断其是否出现肝炎活动及进行纤维化分期,需特别关注是否存在肝硬化。
1.若HBV DNA阳性,出现ALT显著异常,≥5×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排除导致ALT升高的其他相关因素(如药物和脂肪肝等),或诊断为肝硬化者,经感染病或肝病专科医师评估及患者知情同意后,建议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
2.若HBV DNA阳性,ALT为(1~<5)×ULN,且总胆红素<2×ULN时,可继续观察,如果观察期间ALT≥5×ULN,或总胆红素≥2×ULN,则按上述"二、1."部分处理;如果ALT<1×ULN,则按"二、3."部分处理;如果随访至妊娠24周ALT仍为(1~<5)×ULN,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给予TDF进行抗病毒治疗。
3.若HBV DNA阳性,ALT正常,无肝硬化表现,可以暂不治疗,继续观察肝功能情况。在随访期间,如果出现ALT持续升高(ALT≥1×ULN),则根据ALT水平按"二、1."或"二、2."部分处理,注意总胆红素和PTA的检查结果,用于判断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
4.若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表明患者可能处于非活动期,建议于妊娠24周复查HBV DNA,若仍低于检测下限,则无须干预。
对于出现乙肝活动而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孕妇,治疗药物首选TDF,如果患者存在骨质疏松、肾损伤或导致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可选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治疗。
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抗病毒治疗
对于高HBV载量的孕妇,在妊娠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结合新生儿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的接种,能够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并且未增加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妊娠期抗病毒治疗阻断HBV母婴传播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消除HBV母婴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经病情评估后肝功能正常的未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在妊娠中期检测HBV DNA水平(推荐采用高灵敏试剂检测),根据HBV DNA水平,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阻断HBV母婴传播。如果无条件定量检测HBV DNA,可以HBeAg作为其替代指标,HBeAg阳性者给予抗病毒治疗。
1.若孕妇HBV DNA≥2×105 IU/ml,经知情同意后,可于妊娠28周给予TDF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孕妇存在骨质疏松、肾损伤或导致肾损伤的高危因素,或消化道症状严重,可以选择TAF或替比夫定(telbivudine)。分娩前应复查HBV DNA,以了解抗病毒治疗效果及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TAF在我国被批准上市后,在母婴传播阻断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初步应用。现有数据表明,TAF用于妊娠期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和安全性良好。TAF有望成为妊娠期抗病毒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新选择。
2.若孕妇HBV DNA<2×105 IU/ml,发生HBV母婴传播的风险低,一般对其新生儿给予乙肝疫苗+HBIG免疫即可预防,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3.对于超过妊娠28周首次就诊的孕妇,若HBV DNA≥2×105 IU/ml,仍建议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
本文节选自《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