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不知道自己高血糖有多糟?北京协和团队BMJ发表病例

2022-08-23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T2D)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但是疾病的知晓率却一直很低。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统计,目前至少有11.2%的中国人患有糖尿病,但是知晓率仅有36.5%。


较低的知晓率既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也不利于相关并发症及其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团队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的病例,就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性,因为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没有及时控制血糖,进而导致全身皮损症状逐渐扩大的诊疗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目前患者的皮损已经完全消退该病例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马东来主任


image.png


患者女,20余岁,因颈、肩、胸等部位出现环形斑块两年入院。


起初,患者的腹部、背部和上肢出现了皮损,表现为斑块状的红斑丘疹。然后,环状红斑逐渐缓慢扩大延伸,数量逐渐增加,边界清楚,边缘的突起由许多小而紧实的红斑丘疹组成。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患者躯干部位出现多处红色圆形斑丘疹,边界清楚,边缘有许多红色丘疹组成


在此期间,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数次,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但皮损依旧逐渐扩大伴部分融合。


入院后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空腹血糖水平7.8 mmol/L(正常范围3.9—5.6 mmol/L);

  • 餐后血糖水平16.1 mmol/L(正常值<7.8 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4%(健康成年人的水平应低于5.7%)。


全血细胞计数、甲状腺激素水平、血脂均在正常范围内。


颈部皮肤活检显示,在胶原蛋白变性和粘蛋白量增加的中央区域周围,存在由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的栅栏状肉芽肿浸润(palisading granulomatous infiltrate)。


诊断


与糖尿病相关的全身性环状肉芽肿(Generalised granuloma annulare)


环状肉芽肿是一种良性、非感染性、肉芽肿性皮肤病。典型表现为不对称分布、呈肤色至红斑丘疹和环形的斑块。皮损可单发或融合在一起。典型的组织学表现包括栅栏状肉芽肿性皮炎,其特征是胶原蛋白变性和大量粘蛋白沉积


目前病因尚不清楚,据报道可能与糖尿病、恶性肿瘤、脂代谢紊乱、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以及HIV感染、乙肝和丙肝等传染病有关。


虽然患者刚开始否认自己有糖尿病病史,但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提示,她可能患有糖尿病,且该结论通过HbA1c水平升高得到证实(诊断标准>6.5%)。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体癣、环状斑块型银屑病、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麻风病、光化性肉芽肿(actinic granuloma)和结节病(sarcoidosis)。可通过组织学检查确诊。


治疗


全身性环状肉芽肿通常可能持续数年,且对全身治疗无反应。


基础疾病的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耐受。患者开始每日注射胰岛素和口服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400毫克/天。


羟氯喹的分类属于抗疟疾药,并在疟疾的治疗中使用多年。羟氯喹对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干燥综合征也有作用;欧洲风湿病联盟于2012年发布的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ritis、LN) 治疗指南,建议使用羟氯喹作为LN的基础治疗用药。


3个月后患者的病变逐渐变平,随访18个月后症状已完全消失。


学习要点


全身性环状肉芽肿可能与糖尿病、恶性肿瘤、脂质代谢紊乱、甲状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HIV、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有关。


来源:医学新视点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