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无痛性心梗?如何早期发现?

2018-08-18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心肌梗死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部分具有典型而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心前区、胸骨后疼痛同时伴有胸闷等......

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可能引起我们临床医生的重视并及时检查和治疗,但是临床上危险性更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其胸痛症状却不明显,往往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之所以危险性高,是因为它会出现心肌大面积梗死,进而坏死,但是它没有胸痛症状。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所以称它“无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本来就很危险,它还隐藏这么深。让医生情何以堪?

急性心梗不痛的临床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因素

研究发现心肌梗死的有无胸痛与年龄有关,老年人痛阈增高及耐受力的增强,而体内β内啡肽增加,当受到刺激时,体内β内啡肽含量升高,以起到镇痛作用。而心肌梗死后,心排出量降低,导致脑组织缺氧,导致疼痛敏感度降低。

2、冠脉变窄及多支冠脉病变,并伴有心肌变性

这也能减弱疼痛症状。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病史患者的侧支循环较无心绞痛病史患者的侧支循环要好,且心绞痛发病率越高,侧支循环就越好,后者促进心肌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建立。

3、脑循环障碍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阵发性晕厥、严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发病患者,均有严重的脑供血不足、缺血缺氧,以致意识障碍、感觉迟钝,而对疼痛反应减低。

4、糖尿病

据相关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有40%无胸痛,糖尿病会伴有痛觉传导的异常。进而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增高,其原因主要是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导致心肌感觉传入纤维受损。

5、心脏并发症

心肌梗死后尤其是并发休克、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时,其疼痛被并发症的严重症状掩盖,造成无痛的假象。

6、心肌梗死的部位

无痛性心肌梗死多为后壁、右冠状动脉梗死,而有痛者多见左冠状动脉梗死。

7、长期缺血的局部心肌

局部范围内、持续时间长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心肌梗死,一般也不引起典型剧烈疼痛。

8、术后急性心肌梗死

通常情况下,术后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也经常表现为无痛性。

既然不痛,那怎么发现和诊断心梗?

这种疾病隐藏很深,但是我们遇到下面这类情况时,就需要做心电图和心肌酶动态监测,这样尽可能早的发现这类无痛性心梗患者。

1、凡40岁以上突发心力衰竭,或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突然加重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的患者。

2、以意识障碍为表现者,如突发意识障碍、晕厥、抽搐等脑循环障碍者。

3、以除胸部以外的异位疼痛为表现,而无明显原因者。

4、以低血压、休克为表现而无其他原因者。

5、近期内频繁发生胸背部闷胀、气短或心慌的症状,往往在稍事活动时症状加重。

6、没有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

7、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休息,伴咳嗽、咳痰,甚至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

8、期不明原因出现血压下降,并持续无增高的患者。

9、突发的不明原因的晕厥.  

对于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容易出现不及时就诊,这便加大了心肌梗死之后心脏破裂、乳头肌断裂、心脏穿孔、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当出现上述症状时不应拖延,应尽早选择就近医院及时检查及治疗。

来源:急性胸痛中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