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从国家细菌监测网监测数据来看,国内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形势依然严峻,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临床仍是很大的挑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防控措施的落实至关重要。《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防控通用要点》提到:做好手卫生、接触预防、患者隔离、主动监测、环境监测、环境清洁消毒、去定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等九大项措施。下面介绍上海正在推进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
CRKP感染一方面因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造成耐药菌被筛选出来;另一方面为环境的交叉传播问题,CRKP的交叉传播在ICU更为突出。人体内定植或感染的CRKP会通过飞沫和接触等污染环境,包括污染空气、设备、手等,进而导致易感者感染。CRKP通过空气传播可能性不大,但宗志勇教授的研究显示,如果换床单时抖动幅度过大,床单上污染的CRKP可以通过抖动床单污染相邻病床,是需关注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水槽污染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水槽表面及下水口可检出大量CRKP,水龙头打开过大时,下水口的细菌可通过喷溅污染水龙头周边近1米的范围。日常工作中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使用防止水槽水的喷溅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工勤人员因为文化水平各异,接受理解能力有限,我们在宣传手册中放了大量图片,展示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从而规范的执行清洁消毒工作;另一方面就是改良清洁工具,如拖把清洁布巾复用的问题,如清洁布巾采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拖把采用集中清洗、热力干燥,降低传播风险。另外,要关注工勤人员自身衣物清洗的问题,防止因服装织物清洗不到位引起传播,尤其是袖口,有CRKP定植的可能,要对第三方人员衣物清洗加强管理。
通过视频宣教的方式指导患者痰标本的正确留取方式,提高痰培养标本留取的合格率。临床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大多是痰标本,而合格痰标本的影响因素又较多,对整体微生物标本的质量影响较大。为此我们针对患者及陪护人员录制了痰培养标本采集的宣传视频,要求每位患者或陪人留取痰标本前先扫二维码仔细观看视频,医务人员讲解规范采集痰标本的重要性,要求按照视频培训的方法留取标本,保证了痰培养标本的质量。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可有效阻断“无症状感染者(注:多重耐药菌定植者)”的传播,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重要方法。主动筛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耐药菌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甚至可以造成其他患者感染甚至死亡,所以要求对入住ICU 的患者进行CRE主动筛查。入住ICU当天、之后每周一次、出ICU当天进行主动筛查,采样标本为直肠拭子或粪便标本。对于再入ICU的患者若间隔时间未超过48小时,延续上一次监测即可;若超过48小时,则按新患者处理。筛查的目标菌为CRE。一旦筛查出来,要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关注手卫生及环境清洁消毒情况。
主动筛查出来的CRE阳性患者可以使用洗必泰全身擦浴,洗必泰擦浴可明显降低CRE 、鲍曼等皮肤耐药菌的定植,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也可减少交叉感染。同时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药学部门做了药品分级管理目录、采购品规的管理、处方点评、培训等工作,但效果不很好。目前,我们采取的方式是每月对每个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DDD进行分析,约谈科主任,与科室医生护士分析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选择不合理、剂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更换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没有适应证的及联合用药等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需要做好信息化建设,要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首先要区分是治疗用药还是预防用药。如果是预防用药,国家有明确的管理要求,我们可以从术前半小时到1小时用药、术后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术前术中药物的选择(尽量选择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一二代抗菌药物)等方面规范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如果治疗性用药,首先要明确感染部位,针对感染部位有针对性的送检病原学,根据病原学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其次,医院可以把指南的信息写入到药物应用系统并及时提示,这样医生在选择感染部位时也可做一些药物选择的推荐,通过这样操作科室的DDD明显下降,起到较好的效果。
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一方面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另一方面要采取组合干预措施,避免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包括加强手卫生,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加强主动筛查和隔离等,预防多重耐药菌造成交叉感染。
讲者:高晓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整理:汪学芹(北大医疗淄博医院)
本文转发自SIFIC感染科普笔记
点点分享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