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临床上,皮肤巩膜黄染,颜色多较为鲜亮,即"亮黄" 色;尿色常为"茶"色;肝大常不明显;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增高,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与总胆红素比值(DB/TB)<0.3,尿中尿胆原增高而无胆红素。有红细胞破坏证据: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伴有血红蛋白降低和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通常正常。
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常有肝大伴有质地异常或肝脾大,若为继发性脾大可提示肝硬化;TB增高,DB/TB通常为0.3~0.6,尿中尿胆原和胆红素都增高。有肝细胞损伤证据:ALT和AST增高,肝脏合成功能异常如白蛋白降低和凝血因子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皮肤和巩膜黄染,颜色多晦暗,即"阴黄",尿色深黄而大便颜色浅淡或呈"陶土色"或白色,肝大且质地改变明显,若有继发性脾大常提示肝硬化;TB增高,DB/TB通常>0.6,尿中胆红素明显增高;常继发肝细胞损伤,常见AST先增高,且多见AST水平高于ALT。
节选自《感染相关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方峰
点点分享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