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导读
美国时间2024年10月24日~27日,一年一度的美国肾脏病学会肾脏周(ASN Kidney Week)在圣地亚哥拉开帷幕,为肾脏病领域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盛宴。会上亮相的中国学者的累累研究成果精彩纷呈,其中,新型钾离子结合剂治疗中国高钾血症的Actualize研究的最终结果首次公布,引起广泛的临床关注。值此契机,医脉通有幸邀请到Actualize研究的首席研究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洪丽教授对该研究进行解读,并分析我国高钾血症的诊疗现状,为我国高钾血症管理的优化提供重要指导意见。
Actualize研究是首个评估在真实世界环境下,环硅酸锆钠(SZC)在中国高钾血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模式的研究。作为Actualize研究的发起者,请您谈一谈,开展这项研究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林洪丽教授
虽然在中国门诊患者当中高钾血症的患病率只有3.86%1,但是在合并慢性肾脏病(CKD)、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中,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更高2。高钾血症已被证明是影响CKD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导致医疗成本和死亡率的升高3。因此,CKD患者的高钾血症管理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高钾血症的治疗仍有许多方面亟待改进,例如高钾血症的监测和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此外,在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药物中,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以及新型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非奈利酮,虽然这些药物均能够延缓肾脏疾病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钾血症风险。因此,高钾血症的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葡萄糖、胰岛素、碳酸氢钠和利尿剂,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血钾浓度,但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治疗过程耗时较长,并且它们只是改变了血钾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并不能改变体内钾的总量4。相比之下,通过肠道增加钾排泄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口服制剂,提供了一种更为直接且有效的选择,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长期管理高钾血症。
环硅酸锆钠作为新型钾离子结合剂,其治疗高钾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既往的II/III期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但是我们仍然缺乏大样本的中国高钾血症的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所以开展上市后真实世界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在更广泛的人群当中更贴近临床实践的环境下来获得全面的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数据。因为我们都知道,无论是II期还是III期临床研究,它都是在特定的患者、特定的场景下进行的治疗,这肯定是不能全面地反映真实世界情况。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设计了首个评估环硅酸锆钠在真实世界当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治疗模式的Actualize的研究5。
本次ASN大会首次发布了Actualize研究的最终结果,可否请您介绍下该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结果?
林洪丽教授
Actualize研究6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观察队列的研究,主要评估了真实世界中新型钾离子结合剂环硅酸锆钠对中国高钾血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治疗以及随访模式。这个研究纳入了来自中国三级甲等医院40个中心的1000多例高钾血症患者。治疗阶段分为急性纠正期(FAS-P1)和维持期(FAS-P2)。研究终点包括患者血清K+(sK+)水平和不良事件(AEs)发生率。
FAS-P1和FAS-P2分别纳入了442例和878例患者,结果发现6:
急性纠正期
在纠正期患者平均日环硅酸锆钠的剂量是9.5g,平均的血钾水平可以从基线的5.8mmol/L,显著下降到5.0mmol/L,纠正期治疗后,51%和80%的患者血钾的水平是在3.5-5.0mmol/L和3.5-5.5mmol/L之间。也就是说有八成的患者都能够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维持期
在FAS-P2的维持期治疗当中,患者的平均日剂量只要4.2g,就能使6个月内的平均血钾水平为5.1(mmol/L),在CKD3-4期、CKD5期以及透析患者当中分别有59%、63%和51%的患者血钾水平稳定在3.5-5.0mmol/L。此外,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即使在血钾水平达到6.0 mmol/L及以上的重度高钾血症患者中,环硅酸锆钠依然展现出快速起效的特点,并且具有显著的降钾效果。在安全性方面,FAS-P1和FAS-P2当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9%和0.5%,严重不良事件SAE均为0.2%。这些患者当中没有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断。
您认为Actualize研究结果对于我国CKD患者的高钾血症管理有何重要意义?
林洪丽教授
目前,我们已经明确CKD患者的高钾血症多为慢性高钾血症。因此,针对其治疗方案的优化,以及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模式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一项由倪兆慧教授牵头的Precede-K高钾血症流行病学的研究7显示,76%的血透患者出现了高钾血症,随访了6个月时79%的高钾血症患者复发。实际上,在围透析期和CKD晚期,尽管高钾血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其复发率依然相当高。因此CKD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决定了高钾血症往往呈现出慢性化趋势。这些数据表明,如果不对中国CKD患者的高钾血症进行长期管理和规范化治疗,其复发率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高钾血症对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已广为人知。一项观察性研究8已经表明,高钾血症患者的死亡、心脏事件住院、心力衰竭和肾脏替代治疗的风险显著增加。正如我之前提到的,RAS抑制剂、SGLT2抑制剂和MRA等药物在延缓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引发高钾血症,增加治疗风险,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干预有效降低这一风险,就可以确保这些药物的持续使用,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尽管以往的全球研究已证实了环硅酸锆钠的安全性和疗效,但在中国的真实世界数据仍然相对缺乏。为此,Actualize研究通过评估环硅酸锆钠在高钾血症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支持。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进一步验证了环硅酸锆钠在中国高钾血症大样本患者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这也为此前已发表的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补充。但本研究还有一定局限性,一是本研究缺乏安慰剂或者药物对照。二是随访时间仅半年,无法观察预后相关内容。
近年来,随着对高钾血症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和新型降钾药物的问世,为高钾血症的临床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在您看来,高钾血症的治疗有哪些新的方向值得探索和期待?
林洪丽教授
高钾血症在国内大部分医院化验单的诊断标准仍然是血清钾>5.5mmol/L,但是对于CKD患者,特别是处于CKD晚期和透析治疗的患者,由于他们容易出现严重的高钾血症,我们建议把高钾血症的关注界值调整至5.0mmol/L。这一调整不仅有助于预防过高的血钾水平,还能够避免因快速降钾引发的钾离子波动,钾离子的剧烈波动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增加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因此,未来在高钾血症的治疗中,我们应追求既能有效降低血钾水平,又能通过慢性管理使血钾维持在安全范围内,并减少其波动。
近年来不同的口服结合剂的应用引起了临床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新型的口服降钾结合剂有望改变长期以来因药物、饮食等因素导致的高钾血症管理模式。然而,在治疗高钾血症时,最为关键的是全面分析患者高钾血症的根本原因。例如,患者是否存在原发性肾脏疾病、饮食结构是否合理、药物使用是否得当等。只有在纠正这些诱发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口服钾结合剂的使用,才能有效控制高钾血症。当然,现有的临床指南也明确指出,对于因RAS抑制剂、MRA或SGLT2抑制剂引起的高钾血症,建议通过药物控制钾水平,而不是直接停用这些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在CKD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总而言之,科学、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组合,不仅有助于有效控制高钾血症,还能延缓CKD患者向终末期肾脏病(ESRD)进展的速度,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简介
林洪丽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大连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肾脏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医师协会肾病学医师分会会长
辽宁省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参考文献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旨在满足您的医学信息需求,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号:CN-146114 有效期:2025-1-25
本文专家由医脉通采访
本文转自医脉通肾内频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