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1月,《老年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发表。《共识》以问答的方式阐述了17个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问题,提出了13条推荐意见,从老年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呼吸特邀《共识》总执笔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施毅教授进行解读。本次解读分为两篇更新,今日更新的主要内容是老年肺炎的治疗和预防。
【推荐意见4】应根据老年人独特生理特征包括机体功能衰退、多病共存及多药共用等,评估抗菌药物在老年人中PK变化及其对药物剂量的影响,结合抗菌药物PK/PD特点和治疗药物监测(TDM)手段指导个体化精准用药方案,以保证疗效和降低细菌耐药性产生概率,减少毒性反应发生率(推荐等级Ⅱ‑2B)。
【推荐意见6】覆盖可能的病原体:老年患者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真菌等检出率高,初始治疗时应充分评估并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并根据耐药风险进行个体化分层治疗,依据PK/PD优化抗感染方案,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推荐等级Ⅱ‑1A)。
老年重症肺炎易发生呼吸衰竭、休克、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AKI)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常常需要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抗休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和治疗。
无合并症的老年肺炎患者在初始治疗后3-7d临床症状可改善,但体弱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应在初始治疗48-72h后对病情进行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微生物学指标和胸部影像学。疗效评估应个体化,不仅要评估入院时异常的参数,还需特别关注认知和器官功能状态。
满足以下6个指标可认定为病情稳定,初始治疗有效:(1)神志改善;(2)体温≤37.8℃;(3)心率≤100次/min;(4)呼吸频率≤24次/min;(5)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6)吸空气条件下,氧饱和度≥90%或者动脉氧分压≥60mmHg。
注:PK/PD:药动学/药效学;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分数;HRCT:高分辨率CT;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推荐意见7】老年肺炎患者治疗中应在综合评估病情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措施促进痰液引流和气道廓清,使用前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咳嗽能力,防止窒息(推荐等级ⅢA)。
【推荐意见8】老年肺炎患者建议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在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确需使用时,应个体化给药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避免大剂量长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推荐等级ⅢB)。
【推荐意见12】超高龄老人更易合并肌少症和衰弱等多种老年综合征,与AP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营养、运动、认知训练等方式预防和改善肌少症及衰弱等,可有效预防和降低肺炎的发生率(推荐等级ⅢA)。
【推荐意见13】建议对患有增加肺炎发生风险的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加强基础疾病的控制。拟手术的老年患者需注重围术期管理,减少术后发生肺炎的风险(推荐等级Ⅲ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