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源性休克发生,临床谨记应对策略
一、心源性休克的诊断要点
1、患者有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脏压塞等病史。早期患者出现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但是神志尚且清楚,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表情逐渐淡漠,意识模糊、甚至神志昏迷。心源性休克的特征性诊断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收缩压(SBP)≤8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或高血压患者较原收缩压下降60mmHg,至少持续30分钟;
②心排指数(CL)≤2.2L/min·m2;
③肺毛细血管稧压(PCWP)≥15mmHg;
④脏器低灌注:神态改变、发绀、尿量减少(<0.5ml/kg.h),甚至无尿;
⑤胸片提示:肺淤血改变
二、抢救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缩压<8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比原来降低80mmHg以上。)
2、神志改变:表现为精神呆滞,嗜睡,意识障碍或烦躁。
3、尿少(平均<20ml/小时)或无尿。
4、末梢循环差:肤色苍白,四肢冷厥、紫绀。
5、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血压降低(如循环容量不足,严重心律失常、药物影响、临终前等)。
三、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心源性休克明确诊断之后,,应该尽早给予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水等监测,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对症支持处理的同时,应该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以便及时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如果药物治疗不能迅速改善血压的患者,应当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另外,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当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
1、患者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放松心情,避免焦虑,给予氧气吸入,止痛
2、血管活性药物:如果血流动力学监测存在循环血量不足在充分补液后,收缩压依然<85mmHg,且 PCWP>18mmHg,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多巴胺既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又有正性肌力的作用,是首选的血管活性药物。常规剂量:2~4ug/(kg·min),静脉滴注。
若多巴胺升高血压效果欠佳,可以与阿拉明合用,其剂量通常为多巴胺剂量的一半。需要强调的是,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增加患者短期和长期的死亡率,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并且应尽早应用且在组织灌注恢复时及时撤药。
3、血管扩张剂:在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之后,收缩压>85mmHg,PCWP>18 mmHg的情况下,可使用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或硝普钠)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选择血管扩张剂对患者的治疗而言是有益的,但是血管扩张剂容易导致血压下降,临床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
4、患者经过血管活性药物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后,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外周微循环仍未得到显著改善,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的起始剂量:2~3ug/(kg·min),静脉滴注。
5、洋地黄类:心源性休克合并了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时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使心率维持在90~100次/分,但是其用量为正常人用量的1/2~2/3,需要注意洋地黄中毒的可能。
6、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也可以积极尝试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例如,机械通气、支架植入或手术等方法。
作者:Alice
来源:医格心领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