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疟疾是经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两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
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分为四类,分别为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恶性疟。
间日疟
潜伏期为13~15天,疾病两次发作之间的间歇期约为48小时,故称间日疟。流行广泛,是最主要的疾病类型。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病愈后的3~6个月可有复发现象。
卵形疟
潜伏期为13~15天,间歇期约为48小时。卵形疟相对少见,临床症状相对不严重,病愈后可有复发现象。
三日疟
潜伏期为24~30天,间歇期约为72小时,故称三日疟。该疾病类型相对少见,其贫血和其他临床症状都较轻,无复发现象。
恶性疟
潜伏期为7~12天,间歇期约为36~48小时。该疾病类型临床症状较重,病情凶险,可于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血红蛋白尿导致肾损害,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无复发现象。
品种较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该类药物通过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核膜、线粒体外膜等而起抗疟作用。其吸收快、起效快,可用于治疗间日疟、恶性疟,对脑型疟和耐氯喹虫株感染也有良好疗效,很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该类药物抗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而少,耐药率很低,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目前,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喹啉衍生物
氯喹
该药物是目前非耐药疟疾的首选药物,对各种疟原虫的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可迅速控制症状。其特点是疗效高,生效快。常规剂量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大剂量可引起视力障碍及肝肾损害。
奎宁
对各种疟原虫的滋养体有杀灭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有心肌抑制作用,特异质反应,子宫兴奋作用和中枢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恶性疟。
伯氨喹
是目前唯一可供使用的预防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主要对间日疟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的最有效的药物。不良反应为有较大毒性,需注意使用剂量。
抗叶酸类药物
乙胺嘧啶
通过抑制疟原虫的叶酸合成酶类而起作用。对恶性疟和间日疟有抑制作用,是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也可用于控制耐氯喹的恶性疟症状发作,但生效较慢。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少,大剂量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儿童误服可引起惊厥、死亡。
病原治疗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包括现症病例和间日疟复发病例,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进行根治或称抗复发治疗,杀灭红外期的原虫。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
恶性疟治疗:对氯喹尚未产生抗性地区,仍可用氯喹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原虫,同时须加用配子体杀灭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作者:吴小樱
来源:岭南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