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长海经验 | 因标本处理不当导致诊断困难或误诊的分析【下消化道内镜诊疗误区⑫】

2025-04-2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上期回顾👇

长海经验 | 结直肠ESD操作误区【下消化道内镜诊疗误区⑪】


因标本处理不当导致诊断困难或误诊的分析

上海长海医院 陈颖



阅读要点提示:

下消化道内镜(如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疾病的核心技术,但其诊断准确性不仅依赖于操作技术,更与标本处理的规范性密切相关。标本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组织形态破坏、关键病理信息丢失,进而引发误诊或漏诊,甚至延误患者治疗。


标本前期处理不当


固定液选择错误

使用酒精或浓度不当的甲醛(如未采用10%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标本。

  • 酒精会导致组织收缩硬化,细胞核细节模糊,影响显微镜下的形态学观察;

  • 甲醛浓度不足,会导致组织固定不透,引起组织部分区域自溶,影响形态学观察以及后续免疫组化染色,甚至是分子检测的效果,进而影响靶向治疗的选择。

取材方法错误

对较大息肉采用分块切除而非整体切除,破坏病变结构连续性,导致无法准确评估黏膜下浸润深度,甚至容易遗漏腺瘤局部癌变区域。

ESD/EMR标本没有充分伸展固定

没有使用细针将标本充分伸展固定在固定板上,而是直接浸入固定液内,导致标本边缘卷曲,切缘无法准确评估,容易造成切缘假阴性或假阳性;

标本固定于泡沫板上,没有将泡沫板翻转令固定液完全浸没黏膜,而是将黏膜朝上,导致黏膜没有充分接触固定液而干燥、自溶,影响后续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效果。

标签不当

同一个病人的不同部位,标签贴反了,导致病理诊断的部位错误。

活检标本未分瓶标记

不同解剖部位的活检组织混在同一个标本瓶内,令病理医师无法定位病变来源,尤其对多灶性病变会遗漏高危区域。


对隆起性病变,活检取材过于表浅,容易遗漏深层病灶,尤其是息肉癌变的病例;

对于溃疡性病变,活检只取溃疡中央坏死区,而没有取边缘区域,导致病理诊断不足。


取材、脱水及包埋制片过程不规范


标本取材过厚

尤其是体积较大的息肉,没有根据2~3mm间隔取材,每块组织过厚,甲醛渗透不足导致组织中心固定不够,影响形态学观察。

未规范使用包埋纸

直接用镊子夹取微小组织放入包埋盒或未采用“四折叠法”包裹小组织,引起脱水过程中组织丢失,尤其是直径小于2 mm的活检标本。

交叉污染

取完一个活检标本,没有及时清洗镊子,导致上一瓶里的标本污染到下一个标本,引起误诊。

脱水程序不当

没有及时更换脱水试剂如无水乙醇和二甲苯,或组织太厚固定不良,导致组织脱水不彻底,蜡块硬度不均匀,切片时容易产生空洞或组织撕裂,影响结构观察。

标本包埋方向错误

未将活检的黏膜组织垂直立埋,出现平埋或倒置而无法显示黏膜全层结构,导致无法判断癌变是否突破黏膜肌层,增加黏膜下层浸润的漏诊率;

ESD/EMR标本的组织条没有充分伸展而出现扭曲,会引起黏膜肌层的扭曲而导致黏膜结构不清楚,会误导病理医师,无法准确判断是黏膜内癌还是黏膜下层浸润,以及黏膜下层浸润深度的准确测量,进而影响后续的治疗策略。

切缘标记不足

对于一些病变区域临近侧切缘的病例,没有进行标记染色,导致对侧切缘或基底切缘的评估过高或不足,进而影响后续治疗。

制片过厚

切片超过4 μm,过厚的切片会引起细胞核相互重叠及苏木素-伊红染色效果,干扰显微镜,影响后续诊断。


病理诊断过程的不规范


(1)病理医师与临床缺乏沟通,临床医师没有提供既往病史、家族史、内镜下描述等关键信息,病理医师孤立判断,往往容易误诊;

(2)当炎症背景明显时,需要鉴别炎症刺激下的“反应性增生”和真性肿瘤性病变,警惕过诊断;

(3)低分化肿瘤尽量进行免疫组化标记,以免造成误诊,尤其是直肠部位,将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低分化腺癌,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生育期女性的直肠病变,要警惕宫内膜异位的可能,而不要诊断为“腺癌”,令患者遭受不必要的手术。


要点小结

1、下消化道内镜诊疗质量提升需要构建从术前准备到术后随访的全流程质控体系,其中标本处理的规范化是保障诊断准确性的核心环节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跨部门的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病例回溯分析,持续优化操作流程。


互动小问题

处理ESD/EMR标本时,以下哪种操作可有效避免标本边缘卷曲并确保切缘评估准确性:(   )

A. 将标本直接浸泡于10%中性缓冲甲醛中,无需伸展固定

B. 使用细针将标本非病变区黏膜固定在固定板上,黏膜面朝上并完全浸没于固定液
C. 仅对标本中心区域进行钉板固定,忽略边缘
D. 将标本折叠后放入固定液以节省空间


陈颖 副主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海长海医院)

图片2.png

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病理室,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病理协作组副组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