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探秘肺癌:从病因到防治的全知晓

2024-12-24作者:郭嘉卉资讯

一、肺癌的发病原因究竟有哪些?


01
吸烟是 “罪魁祸首”

吸烟堪称肺癌的 “头号元凶”。大量研究表明,约 85% 的肺癌与吸烟密切相关。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平均高出 40 倍,重度吸烟者更是可达 15 - 25 倍。香烟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放射性元素等 300 多种致癌物质。其中,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肺部血液循环;焦油则含有多种致癌化学物质,如苯并芘等,它会附着在支气管黏膜和肺泡表面,长期刺激可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变异,进而诱发癌变。而且,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越高。例如,每天吸烟 20 支以上、烟龄超过 20 年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被动吸烟同样不容忽视,二手烟中的有害物质同样会增加非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家庭中若有吸烟者,其他成员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肺癌患病率也会上升。


02
职业因素不可忽视

某些职业因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致癌物质,使得从业者患肺癌的风险大幅上升。像石棉工人,石棉粉尘和纤维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可引发肺间质纤维化和胸膜纤维化,导致肺硬化并丧失弹性,进而发展成肺癌或胸膜间皮瘤,石棉工人中约有 10% - 30% 会遭受此厄运。从事砷、铬、镍等重金属冶炼或加工的工人,长期接触这些致癌金属,会使肺癌发生危险性增加 3 - 30 倍。比如,在一些镍矿开采和冶炼地区,工人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此外,接触煤焦油、芥子气、双氯甲基乙醚等化工原料的职业,也与肺癌的发生紧密相连,长期暴露在这些致癌因子下,患癌风险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 “炸弹”,严重威胁着从业者的健康。


03
环境污染藏隐患

环境污染是肺癌发病的重要帮凶,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污染,都为肺癌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在室内,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以及烹调油烟是主要污染源。农村地区常用的煤炭、柴草等燃料燃烧时,会释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并芘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室内积聚,被人体吸入后会对肺部组织造成损害。而城市居民在烹调过程中,高温油炸、煎炒等方式产生的油烟含有丙烯醛、苯并芘等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肺部健康会受到严重威胁。室外的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更是大气污染的 “罪魁祸首”。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重金属等致癌物质,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也含有多种致癌成分。长期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地区,人们如同置身于一个 “毒气场”,肺癌的发病率也会随之攀升。


04
其他因素的影响

电离辐射对肺部的影响不容小觑。肺是对放射线较为敏感的器官,大剂量电离辐射可直接损伤肺细胞的 DNA,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引发肺癌。例如,在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中,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如核电站工作人员、放射科医生等,如果防护不当,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下,患肺癌的风险也会显著提高。

饮食与体力活动也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成年期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的人群,肺癌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这是因为蔬果中富含的维生素 C、维生素 E、类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能够保护肺部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癌风险。相反,若饮食中缺乏这些有益成分,肺部细胞则更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攻击。此外,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使发生肺癌的风险下降约 13% - 30%。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致癌物质在体内的蓄积。

遗传与基因因素在肺癌的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家族史是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肺癌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某些遗传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会增加个体对肺癌的易感性。例如,一些基因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 Kirsten 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等的突变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使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二、肺癌有哪些常见症状表现?


01
早期无症状需警惕

肺癌早期犹如一个 “隐匿的杀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难以察觉身体的异样。这是因为肺癌在早期阶段,肿瘤较小,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影响较为轻微,尚未引起明显的生理功能改变。例如,一些早期肺癌患者可能只是偶尔感觉轻微乏力或有一些不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是普通的感冒、咳嗽等小毛病。因此,定期体检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胸部影像学检查,如低剂量螺旋 CT 等,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那些潜在的、无症状的早期肺癌病灶,从而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02
局部生长引发的症状

当肺癌肿瘤在肺部局部生长时,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这是由于肿瘤生长在支气管黏膜附近,刺激支气管黏膜上的感受器,引起咳嗽反射。肿瘤的存在使得支气管黏膜变得敏感,即使没有明显的痰液或异物刺激,也会频繁引发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也是较为典型的症状,肿瘤组织生长迅速,其表面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血液与痰液混合后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若肿瘤侵犯了较大的血管,则可能导致咯血,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大咯血,危及生命。呼吸困难也不少见,肿瘤可能阻塞气管、支气管,导致气体进出肺部受阻;或者引起肺不张,使有效肺组织减少,无法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另外,肿瘤引发的阻塞性肺炎、癌性淋巴管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并发症,也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患者会感到气短、喘息,活动后症状更为明显。发热也是肺癌局部生长可能引发的症状之一,肿瘤组织坏死会释放出致热物质,引起机体发热;或者肿瘤阻塞气管后引发阻塞性肺炎,肺部的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这种发热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反复出现。


03
侵犯邻近器官的症状

随着肺癌的发展,肿瘤可能侵犯邻近的器官组织,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胸痛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胸部不规则隐痛或钝痛。当肿瘤侵犯胸膜时,会刺激胸膜上的神经末梢,引发胸痛;若肿瘤进一步侵犯胸壁,则疼痛会更加明显且持续,疼痛程度可能会随着呼吸、咳嗽或身体活动而加重。声音嘶哑也是一个重要信号,当肿瘤侵犯喉返神经时,会导致声带麻痹,使声音变得嘶哑。喉返神经控制着声带的运动,一旦受到肿瘤压迫或侵犯,声带的正常运动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声音嘶哑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完全失声。胸水也是肺癌侵犯邻近组织的常见表现之一,肿瘤侵犯胸膜后,可导致胸膜腔内液体渗出增多,形成胸水。胸水会压迫肺部组织,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患者会感到胸闷、气短,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胸水引流来缓解症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肺癌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当肿瘤压迫上腔静脉时,会导致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头面部、颈部和上肢的静脉血无法顺利回流到心脏,从而引起头面部、颈部肿胀,上肢水肿,皮肤青紫,胸壁静脉曲张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四)远处转移出现的症状


当肺癌发展到晚期,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淋巴道和血道发生远处转移,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为常见,如头痛、恶心、呕吐、偏瘫等。肺癌细胞转移到脑部后,会在脑部形成肿瘤病灶,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头痛,疼痛通常较为剧烈,且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肿瘤还可能压迫或侵犯脑部的神经组织,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偏瘫、失语、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若肺癌转移到肝脏,可出现腹痛、黄疸、肝肿大、腹水等症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肺癌细胞转移到肝脏后,会破坏肝脏组织,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肝脏肿大可引起右上腹疼痛,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腹水,导致腹部膨隆、腹胀等症状。肺癌转移到胰腺时,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此外,肺癌还可能转移到骨骼,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转移到淋巴结,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转移到皮肤,可出现皮下结节等症状。这些远处转移症状的出现,意味着肺癌病情已经进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预后也相对较差。



三、肺癌都有哪些治疗手段?


01

手术治疗及其适用情况

手术治疗是肺癌治疗的 “利刃”,对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它往往是实现治愈的关键一步。在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症,如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和麻醉的情况下,I 期、II 期以及部分 IIIA 期的肺癌患者通常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并联合淋巴结清扫,这种方式能够较为彻底地切除肿瘤组织以及可能存在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最大程度地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例如,一位早期肺癌患者,通过精准的解剖性肺叶切除手术,完整地切除了肺部肿瘤,同时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正常,实现了较长时间的无瘤生存,重归正常生活轨道。对于部分出现脑部单个或数个脑转移的晚期患者,可先运用伽马刀技术控制脑部转移瘤,之后再实施肺癌根治手术,如此也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对于伴有局部骨转移或者恶性胸水的患者,在综合评估后,手术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结合后续的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对控制癌细胞的扩散起到积极作用。


02
化学治疗的不同分类与方案

化学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犹如 “多面手”,分为术前化疗、术后化疗和系统性化疗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使命。术前化疗,也就是新辅助化疗,其目的在于使原本难以手术切除的病变转化为可手术状态,同时减少肿瘤细胞的微转移,为提高长期生存率创造条件。比如,部分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肿瘤体积较大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通过术前化疗,肿瘤缩小,边界更加清晰,从而增加了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彻底性。术后化疗则是在肿瘤完全切除后进行,主要是为了消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微转移的发生,延长无瘤生存时间,特别是对于那些手术中可能存在癌细胞残留风险的患者,术后化疗尤为重要。系统性化疗则主要应用于晚期肺癌患者,通过含铂类的化疗方案,如顺铂或卡铂与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等药物的两药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不过,化疗方案的选择并非千篇一律,而是需要依据患者的病理类型、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就像为患者量身定制一套专属的治疗 “套装”,确保化疗的效果最大化,同时将副作用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03
放射治疗的多样模式

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领域拥有多种 “武器模式”。对于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全剂量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是常用的 “攻坚利器”,通过射线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对肿瘤细胞进行全方位的打击,力求控制肿瘤的发展。当肺癌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时,放射治疗则转变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例如针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通过局部放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如同在患者痛苦的伤口上涂抹 “止痛膏”。而在手术后,如果发现切缘残留癌细胞或者局部晚期的病例,手术后放射治疗就会及时 “补位”,对残留病灶进行精准打击,降低复发风险,为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不同的放射治疗模式,在肺癌治疗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病情下,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04
靶向治疗的优势与应用

靶向治疗是肺癌治疗中的 “精准射手”,它专注于肿瘤特有的和依赖的驱动基因异常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如同精确制导的导弹,能够精准地 “命中” 癌细胞的特定靶点,而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副作用相对较轻。目前,靶向治疗主要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病人,像吉非替尼、奥西替尼、克唑替尼等药物已成为一线治疗或化疗后的重要维持治疗手段。对于携带驱动基因异常的晚期肺癌病人,靶向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时间远远高于传统化疗,部分病人甚至能够实现长期生存。例如,一位晚期肺腺癌患者,检测出存在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后,接受了靶向治疗药物的治疗,肿瘤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生存期也得以延长,实现了与肿瘤的 “长期对峙”。然而,靶向治疗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只适用于一部分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药物耐药性的问题,这也促使着医学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研发新的靶向药物,以突破这些治疗 “瓶颈”。


四、预防肺癌,我们可以这样做!


01
从生活习惯入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肺癌的 “基石”。戒烟无疑是重中之重,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紧密联系已被众多研究所证实,及时戒烟能够显著降低罹患肺癌的风险。对于吸烟者来说,每一次戒烟的尝试都是向健康迈进的重要一步,哪怕是逐渐减少吸烟量,也对肺部的自我修复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要坚决远离二手烟、三手烟环境,二手烟中的有害物质同样会对肺部造成损害,家庭、公共场所等都应成为无烟环境的 “阵地”。此外,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让身体在充足的睡眠中得到修复和调整;减少酗酒,过量饮酒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使肺部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例如,长期熬夜的人群,身体的生物钟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肺部抵御病菌和致癌物质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而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后,身体状态逐渐改善,肺部健康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02
做好职业与环境防护

对于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如石棉工人、矿工、化工工人等,职业防护是预防肺癌的 “关键防线”。在工作环境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佩戴有效的防护口罩、防护服等设备,减少与致癌物质的接触。例如,石棉工人在作业时,必须佩戴专业的防尘口罩,防止石棉粉尘吸入肺部;化工工人要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在室内积聚。同时,对于生活环境中的污染,也要提高警惕。在雾霾天气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如需外出,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在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减少装修材料、家具等释放的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等对肺部的刺激。此外,厨房油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污染源,烹饪时应开启抽油烟机,保持厨房空气流通,减少高温油炸、爆炒等烹饪方式的使用,多采用清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法,从源头上降低油烟的产生。


03
饮食与运动双管齐下

饮食与运动如同预防肺癌的 “两翼”,相辅相成。在饮食方面,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果类食物,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猪肉、鸡胸肉、鸭胸肉等,维持营养均衡。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 C、维生素 E、类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能够保护肺部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力。例如,西兰花、菠菜、橙子、草莓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对肺部健康有益。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有氧训练如游泳、慢跑、爬山等,可以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增强肺部的活力。同时,进行增强心肺功能的呼吸训练,如吹气球的呼吸运动、缩唇呼吸,甚至借助呼吸训练器增强呼吸功能,也有助于提高肺部的抵抗力。长期坚持运动的人,不仅身体更健康,肺部功能也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从而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


04
定期体检早发现

定期体检是预防肺癌的 “前哨站”,能够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肺部疾病的 “蛛丝马迹”,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应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肿瘤标志物筛查、肺部胸片、CT 等。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肺癌病史者、从事高危职业者等,更应提高体检的频率和针对性。例如,40 岁以上的长期吸烟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这种检查方式能够清晰地发现肺部的微小病灶,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较高。通过定期体检,一旦发现肺部有异常结节或病变,可以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如病理活检等,确定病变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将肺癌扼杀在 “萌芽” 状态,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以上内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海涛教授进行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