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这些药物可用于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预防、经验治疗!

2021-12-02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点击图片获取感染年度学习清单!↓↓↓

感染学习清单~_02.jpg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


一、预防治疗


1.初级预防

(1)初级预防是指具有IFD高危因素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前预先应用抗真菌药物防止 IFD 发生。

(2)具有IFD高危因素患者,应接受抗真菌预防。例如: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 急性白血病(包括MDS)初次诱导或挽救化疗患者;

  • 预计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10 d患者;

  • 伴有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或接受抗胸腺球蛋白(ATG)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初级预防推荐抗真菌药物:

中性粒细胞缺乏化疗患者:

  • 泊沙康唑(200 mg,3 次/d,口服);

  • 氟康唑(200~400 mg/d,口服或静脉滴注);

  • 伊曲康唑(200 mg,2 次/d,静脉序贯口服);

  • 伏立康唑(4 mg/kg,2 次/d,静脉序贯口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 泊沙康唑、米卡芬净(50 mg/d,静脉滴注);

  • 氟康唑(200~400 mg/d,口服或静脉滴注);

  •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50 mg/d,静脉滴注)等。

2.再次预防

(1)再次预防是指对既往具有确诊或临床诊断 IFD 病史患者,在 IFD 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再次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给予抗真菌药物以防止IFD 再次发生。

(2)再次预防推荐抗真菌药物首选既往抗真菌治疗有效药物,剂量与初级预防相同,多采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或两性霉素等。

3.预防性治疗疗程

(1)预防治疗疗程主要取决于患者IFD高危因素的改善。

(2)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接受化疗病例应覆盖粒细胞缺乏期(至中性粒细胞恢复>0.5×109/L)。

(3)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一般至少覆盖移植后 3个月。

(4)合并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则疗程应延长至GVHD临床症状控制,免疫抑制剂基本减停为止。




二、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


1.经验治疗


(1)经验治疗以持续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且广谱抗菌药物治疗4~7 d无效,作为启动治疗主要标准。推荐适用于IFD高危患者。

(2)血液病患者IFD病原体中曲霉菌多见,因此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药物一般选择覆盖曲霉菌的广谱抗真菌药物,如:

  • 卡泊芬净(70 mg/d静脉滴注1剂,随后50 mg/d静脉滴注);

  • 脂质体两性霉素B(3 mg/kg/d静脉滴注);

  • 两性霉素B(0.5~1.5 mg/kg/d 静脉滴注);

  • 米卡芬净(100~150 mg/d静脉滴注);

  • 伏立康唑(6 mg/kg,1次/12 h,静脉滴注2剂;随后4 mg/kg,1 次/12h,静脉滴注, 或 200 mg,2次/d口服);

  • 伊曲康唑(200 mg/12 h 静脉滴注 4 剂,随后 200 mg/d 静脉滴注)。

(3)对于已经接受广谱抗真菌药物预防的患者,在需要启动 IFD经验治疗时的药物选择仍不明确,一般推荐换用其他类型抗真菌药物,如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或脂质体两性霉素。


2.诊断驱动治疗

(1)诊断驱动治疗指患者在无临床感染症状或出现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时,合并IFD的临床影像学标志(如肺部CT出现曲霉菌感染相关影像学改变)和微生物学标志(如 GM/G 试验阳性、非无菌部位或非无菌操作所获得的标本真菌培养或镜检阳性)时,尚未达到确诊或临床诊断 IFD 时给予的抗真菌治疗。

(2)诊断驱动治疗的优势在于避免单纯依据发热进行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过度应用,并且根据IFD 相关敏感标志,尽早开展真菌治疗以保证疗效。与经验治疗比较,尤其适用于 IFD 低危患者,诊断驱动治疗显著降低临床抗真菌治疗使用率,且未明显增加患者临床诊断和确诊IFD发生率,对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3)诊断驱动治疗的药物选择原则可参考经验治疗,选择药物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

3、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疗程

(1)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疗程根据IFD证据而定,至少应用至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状况稳定。

(2)诊断驱动治疗应包括IFD相关微生物学和/或影像学指标恢复正常。




节选自《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