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Q6.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什么机制致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防控100问

2023-01-1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原创非原创

相关内容回顾:

Q1. 幽门螺杆菌是如何被发现的?

Q2. 为什么说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致病菌?

Q3.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定植在人体哪里?

Q4. 幽门螺杆菌致病的毒力因素有哪些?

Q5. 有没有无害或者有益的幽门螺杆菌?


6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什么机制致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通过其毒力因素的作用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感染可激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造成胃黏膜炎症。感染激发的免疫反应难以将幽门螺杆菌清除,感染持续,导致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活动性胃炎),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相关疾病的基础病变。


胃黏膜慢性炎症可影响胃酸分泌。胃酸分泌增加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增加,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发生实际上是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的结果;而胃酸分泌减少者则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


胃黏膜慢性炎症可导致萎缩/肠化生发生(图1),后者使胃酸分泌减少,胃内pH升高,有利于非幽门螺杆菌细菌生长,造成胃菌群失调。这种继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菌群失调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图片1-9.png


内容节选自《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防控100问》

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刘文忠教授

顾问: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吕农华教授

猜你想看

☞重症急性胰腺炎为什么渗出液会出现在后腹膜?

☞腹泻到肠道功能紊乱

☞结肠憩室:结肠上的“违规空间”

☞曲氟尿苷替匹嘧啶联合贝伐珠单抗vs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不可切除转移性CRC患者该如何选择?

☞特定食物剔除饮食,成人 EoE 患者的替代药物治疗方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