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尹健、殷竹鸣教授谈:微创乳房再造技术的创新实践与人文关怀丨粉红十月,“津”心守护

2025-10-30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每年十月是国际“乳腺癌防治月”,旨在全球范围内呼吁社会关注乳腺癌,普及“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科学理念。在中国,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对女性健康及公共卫生体系构成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强乳腺癌防治知识科普,展示我国前沿诊疗进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值此“国际乳腺癌防治月”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携手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特别推出“粉红十月·‘津’心守护——探索乳腺癌诊疗天肿经验”主题活动!


本期,我们荣幸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尹健、殷竹鸣教授进行访谈,深入探讨了微创化乳房再造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天肿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访谈精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WechatIMG7858.jpg



访谈精粹


从形体修复到心理重建

微创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在乳腺癌治疗从单纯追求生存率向全面提升生活质量转变的背景下,乳房再造的理念也在不断深化。尹健教授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提升,乳房再造的理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初患者可能认为'有总比没有强',只要能维持基本外形即可。但现在我们通过微创化手术,不仅要恢复乳房形态,更要实现自然美观的外形效果。"这种理念的转变体现了对患者身心整体康复的深入理解。


微创化乳房再造不仅仅关注切口大小的缩减,更强调对机体整体损伤的最小化。尹健教授解释说:"特别是在自体乳房再造领域,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对机体存在一定的供区损伤,我们希望通过微创化手术,让患者不仅外观上疤痕更隐蔽,内部损伤也更小,这体现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随着外科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乳房再造手术的精准度和微创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殷竹鸣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在微创化技术方面的创新实践。这些创新主要围绕供区和受区两个维度展开。在受区处理方面,团队进行了重要技术改进:"我们将切口移至乳房下皱襞、腋窝等相对隐蔽的位置,同时改变了传统的肋软骨处理方式,大多数病例不再需要切除部分肋软骨,从而减少了手术创伤。传统手术切口通常需要30厘米甚至更长,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即刻再造时,将切口进一步缩减。"殷竹鸣教授补充道,"通过腔镜手术技术,我们能够以较小的腹直肌及腹直肌前鞘切口,完成腹壁下血管主干的全程切取,这显著减轻了供区损伤。"这些技术创新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临床获益,采用微创化技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康复速度显著加快。


个体化选择与精准适配

多学科协作全程护航


在乳房再造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课题。尹健教授强调了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性。"适合进行微创化乳房再造的患者,首先必须符合乳房再造的基本条件。"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无法保乳的情况下可考虑乳房再造;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则需要在新辅助治疗后评估效果,再决定是否适合进行即刻乳房再造。


值得注意的是,微创化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尹健教授指出:"当受区皮肤已受累,或供区血管条件不佳时,可能不适合采用微创化手术。此外,对于腔镜腹部手术,我们需要通过术前影像学评估穿支位置和数量,同时考虑患者全身状况能否耐受较长时间的手术。"


现代乳房再造手术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殷竹鸣教授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乳房再造中的关键作用。"首先,对于相对复杂的病例,我们需要通过MDT讨论确保肿瘤安全性和手术方式符合肿瘤外科原则。"在这一基础上,影像科和超声科团队为皮瓣血供评估提供重要支持,麻醉科团队在术中维持肌松、体温及体液平衡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护理团队的专业照护同样不可或缺,不仅包括专业领域的照护,还涉及心理康复支持。"殷竹鸣教授补充道。这种全方位的团队协作确保了患者能够实现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体验。



推动技术普及与规范发展


在我国乳房再造技术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下,推动技术普及和规范化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国内乳房再造领域的先行者,天肿团队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尹健教授介绍:"目前全国80%以上的医院已开展乳房再造手术,但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沿海地区开展术式更全面,技术水平更高,而西北地区则相对滞后。面对这一现状,天肿乳房再造团队通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和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积极推动技术的全国普及。尹健教授表示:"我们致力于让更多地区的医生掌握这项技术,同时通过开展临床试验,持续验证新技术的疗效,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天肿乳房再造团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深入的人文关怀,在微创化乳房再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手术技术的精细改进到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优化,从严格把握适应证到推动行业共同发展,这一系列实践体现了天肿团队在乳房再造领域的专业追求和责任担当,为全国乳房再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专家简介


尹健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房再造科普教育基地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协会肿瘤整复分会常委

“—带—路”乳房再造公益行发起人

殷竹鸣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学博士

美国康奈尔大学附属Houston Methodist医院访问学者

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兼秘书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乳房再造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整形美容外科学分会 青年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肿瘤整形学组 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整形专业委员会 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青年委员

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国际会员








fa816d7629223a94412b4622cf579104.jpgfa816d7629223a94412b4622cf579104.jpg

10月27-31日

5db34748126d57bff1c8e4842ee637d7.gif

请持续关注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

及壹生APP活动专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