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长在淋巴结上的肿瘤,就是“淋巴瘤”吗?|第20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2023-09-15作者:论坛报前沿资讯
原创

无二维码banner.jpg




本期导读

2023年9月15日是第20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随着医学的发展,这类恶性肿瘤,如今已有了更高的治愈率,接受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像对待慢性病一样管理淋巴瘤不是奢望。“淋”危不惧,可愈可及!


9.15 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2.35-1.png


淋巴瘤,又称恶性淋巴瘤,在国人的“健康字典”里并不陌生,它是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谈癌色变”,肿瘤当然可怕,淋巴瘤也不例外,但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淋巴瘤患者接受标准化治疗后,拥有更高的治愈率。


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2023年9月15日

2004年,国际淋巴瘤联盟、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世界淋巴瘤宣传日”(World Lymphoma Awareness Day,WLAD)。时间来到2023年,今年是第20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与肺癌、胃癌、乳腺癌等这些更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淋巴瘤很难通过日常体检被发现


由于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缺乏特异性。此外,大多数人对淋巴瘤认识不足,导致未及时就诊等多重原因,《2019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显示,43%的中国淋巴瘤患者曾经遭遇误诊!


认识淋巴瘤、关注淋巴瘤,从今天起!


为什么叫淋巴瘤,不叫淋巴“癌”?
9.15 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淋巴瘤不叫淋巴“癌”呢?


恶性肿瘤的命名系统把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如肺癌、肝癌等,而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因此不称为“癌”。同理,白血病也是一种未被称为“癌”的恶性疾病。


长在淋巴结上的肿瘤,就是“淋巴瘤”?
9.15 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淋巴瘤并不一定长在淋巴结上,而长在淋巴结上的肿瘤也不一定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怎么发生的?从人体的免疫系统说起。


当罹患癌症时,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并杀死癌细胞。但免疫系统本身也会发生癌症,淋巴瘤就是一种起源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一个组织和器官网络,帮助机体对抗感染和疾病,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构成淋巴系统的组织和器官大多由称为淋巴细胞的白细胞组成, 还有其他四种类型的白细胞。


淋巴管和淋巴

淋巴管是人体内的一条“高速公路”,贯穿全身, 就像血管输送血液一样,淋巴管输送淋巴液。淋巴液和淋巴细胞组成了通常所说的“淋巴”。


淋巴结

当淋巴液在全身的淋巴管中传播时,会通过数百个称为淋巴结的豆状小结构,淋巴结捕捉和过滤外来粒子和有害细胞,包括癌细胞。淋巴结通常不能被看到或感觉到,身体的某些区域比其他区域含有更多的淋巴结。


淋巴结数量多的部位分别是:颈部(颈部淋巴结)、腹股沟(腹股沟淋巴结)、腋窝(腋窝淋巴结)等。


微信图片_20230914161140.png


微信图片_20230914161144.png

图  颈部及腋窝淋巴结分布简图。图片来源:《内科学》


由于淋巴系统遍布人体全身,因此淋巴瘤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地方。严格来说,恶性淋巴瘤并不只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


根据起源细胞的不同,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分为4种病理亚型,而非霍奇金淋巴瘤还可细分为80几种病理亚型。


霍奇金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系统中的B细胞,这类淋巴瘤治疗效果好,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治愈。


非霍奇金淋巴瘤种类较多,可能起源于淋巴系统中的B细胞或T细胞。我国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拓展阅读

1832年,伦敦Guy医院的托马斯·霍奇金(Thomas Hodgki)医师解剖了7具死于腹腔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的尸体。对尸体的病理检测中,他发现了一种体积较大而独特的瘤巨细胞,即Reed-Sternberg细胞(简称RS细胞),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将此疾病命名为“霍奇金病”。直到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把“霍奇金病(HD)”改为“霍奇金淋巴瘤(HL)”,将不含RS细胞的淋巴瘤命名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早期有什么特征性症状吗?
9.15 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淋巴瘤患者通常都会出现皮下肿块,常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上文提到淋巴结数量多的部位。


淋巴瘤患者还有一组特征性的症状,叫做B症状。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


不明原因的发热,超过38℃,连续3天以上,排除感染原因;

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诊断前半年下降超过10%)等。


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点击可查看大图)

症状和体征.png

图  淋巴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原始图片来源:淋巴瘤联盟;制作: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血液


很遗憾,并没有针对淋巴瘤的筛查测试。淋巴瘤症状可能与包括流感等在内的其他疾病相似,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但对于淋巴瘤来说,早诊早治,能够大大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再次强调

淋巴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包括淋巴结和淋巴结外的组织器官!


除淋巴结外,肝、脾和骨髓也较为常见。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好发于鼻腔、鼻窦,而少见淋巴结受累,病人常因鼻塞、鼻出血就诊。


因此,切不可因缺乏淋巴结病变而忽视淋巴瘤的可能性。相反,其他恶性肿瘤亦可转移至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提示我们不要忽视身体的每一次“预警”!


确诊淋巴瘤要做哪些检查?
9.15 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病理活检

要诊断淋巴瘤,主要靠活检病理,病理检查是淋巴瘤确诊和分型的金标准。


切开活检是临床最常用的活检方式。切开活检:医生切开皮肤,取出整个淋巴结或部分淋巴组织,送到病理实验室在显微镜下检查癌细胞,


影像学检查:为明确淋巴瘤的分期,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CT、磁共振成像(MRI)、PET-CT和超声等。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内窥镜和肺功能等。


抽血检查:血常规并不能用来诊断淋巴瘤,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此外,通过抽血还能筛查感染情况。


存在高危人群吗?

什么情况下更易罹患淋巴瘤?

9.15 世界淋巴瘤宣传日


首先,感染和慢性炎症可能引起恶性淋巴瘤。如幽门螺杆菌(HP)易引起胃黏膜相关淋巴瘤,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艾滋病毒感染都会增加相应的淋巴瘤的风险。


其次,长期放射线暴露或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也会增加恶性淋巴瘤风险。


另外,免疫功能抑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器官移植后应用抗排异药物,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都易导致罹患恶性淋巴瘤。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生活饮食规律,劳逸结合,防止亚健康状态,避免暴露于危险因素,远离淋巴瘤。


淋巴瘤大多对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敏感,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相当一部分患者可通过治疗获得治愈和长期生存。


对于多数患者,化疗和靶向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辅以放疗。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少数特殊情况的患者。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淋巴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结果,患者生存得到了改善。


淋巴瘤是一类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在过去十数年间,中国抗淋巴瘤新药临床试验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淋巴瘤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接受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像对待慢性病一样管理淋巴瘤不是奢望。“淋”危不惧,可愈可及!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血液




9月限定培训

大三甲的经验到底强在哪?“国家队”培训重磅回归!9月5日“领航计划——跟着‘国家队’学常见病诊疗”培训再上新!


血液科专项特别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 冯四洲教授团队,针对🔥血液病感染防治这一临床刚需话题,特别策划15个选题。



点击海报 进入专题

无二维码海报 压缩.jpg





有任何问题,可加编辑微信咨询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所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