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1月9日,由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健康中国研究中心学术支持,晖致医药公益支持的“2024健康中国发展大会·慢病综合管理主题会”在海口圆满召开。
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原司长毛群安,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秘书长陈佳鹏,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张毓辉,健康产业代表任强,以及慢病领域内数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多学科协作新模式,共谋慢病综合管理新未来,共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培安在致辞中指出,健康中国发展大会聚焦慢病防治,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面实施慢病综合防治战略。加强慢病防治和管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减少慢病负担的重要途径。期待大会为慢病管理提出有效方案。
毛群安提出,慢病管理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临床治疗的问题,更是一个系统治理工程,需要从更宽广的视角出发,以全面应对慢病挑战。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创新方法,以实现更有效的慢病综合管理。
张毓辉表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面对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等挑战,慢性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次大会共同交流,建设健康海南岛,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
晖致医药销售副总裁任强表示,晖致医药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大背景下,致力于通过提升药物可及性、开发数字化工具和服务以及携手开展公益活动,支持慢病防治,助力构建精准化、智能化的慢病综合管理体系。未来,晖致医药仍将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与各方合作,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陈佳鹏提到,我国慢病管理面临老龄化加剧和疾病谱变化等挑战。我们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行动计划,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在政策层面的有序加持,共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共谋策略:心血管病防控现状及机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教授指出,心脑血管疾病仍是我国慢病防控的主要任务。其防治工作虽受重视,但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三高”、肥胖和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不容乐观。减轻心血管疾病负担需依靠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和完善的救治康复体系。当前,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强调心脑血管慢病救治管理,同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心脑血管健康事业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疾病共管 多维协作
共谈代谢:探索MASLD多学科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认为,脂肪肝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相互关联,需综合管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综合治疗显示出多重益处。国内外对MAFLD的多学科管理探索为制定管理流程和标准提供了基础。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旨在应对肥胖带来的代谢性疾病负担。范建高教授指出,这些疾病相互伴发、影响,综合管理至关重要,但也面临临床医生能力、政策支持等挑战。健康中国大会汇聚多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代谢性疾病的高效管理策略,为未来管理提供方向。
共管痛点:直面慢病患者疼痛
疼痛,被誉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是一个重大社会性问题,对患者和社会经济造成沉重负担。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教授表示,我国有超过3亿人饱受慢性疼痛困扰,尤其在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病等慢病患者中更为常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鉴于疼痛诊治的复杂性,构建多学科疼痛管理组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启动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强调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同时注重公众宣教,以提高疼痛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共叙过敏:关注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共病管理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全球流行病,被列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程雷教授分享了过敏性疾病临床诊疗的热点与难点,过敏性疾病患者常多病共存,使得共病管理更加复杂。当前各类慢病管理多学科协作模式已成趋势,在“健康中国2030”的框架下,构建整合式慢病管理模型,长期合理用药,以有效控制过敏性疾病进程和降低共病风险,达到系统性疾病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数智赋能 向新而行
共享智疗:实践慢病管理的数字方案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慢病管理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耿召华教授表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慢病管理带来了变革,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应用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了患者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实时监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他认为,在慢病管理领域,我们需以患者为中心,利用科技提供更人性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将分享数字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探讨数智赋能如何推动慢病管理向新方向发展。
共述科普:探索慢病大众科普之路
数字化管理为慢性病管理带来革命性进步,极大提升了效率,成为未来趋势。然而,提升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筛查率、知晓率、治疗率和依从性仍是挑战。医学科普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的李劼若医生分享了如何通过科普提高大众对慢性病的认识,这对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科普不仅能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还能促进早筛早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负担,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一环。
专家对话 携手未来
会议还举行了以“多学科视角下的慢病综合管理”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在海口市人民医院陆士娟教授的主持下,杨艳敏教授、姜勇教授、杨甫德教授、于岩岩教授、杨玉成教授、王爽教授分别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骨关节病、心理精神系统疾病、皮肤及过敏性疾病等不同领域概述了各自学科中常见慢性病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从临床角度诠释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从政策、实际临床等角度畅谈了如何充分利用前沿技术创新模式从而协同助力慢病综合管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与会人员和线上听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