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 ESOC 华山特约】REMOTE-CAT:院前急救中的远隔缺血预适应

2024-05-19作者:李稳资讯
原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血管组 张安琪 苏娅



微信图片_20240519121204.png


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perconditioning)是一种简单、安全、低成本的神经保护策略:通过对肢体适当充气加压,主动诱发短暂性肢体缺血发作,提高大脑的缺血适应性,从而起到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1]。除了与再灌注治疗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外,不适用于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也有机会从中受益。然而,这一疗法在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始终未能得到充分验证。2023年于JAMA发表的RESIST试验研究了在院前环境进行的远隔缺血预适应,并未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90天功能预后[2]。


REMOTE-CAT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3]。该试验筛选了距离发病8小时以内,有运动功能损害的疑似卒中患者,在救护车转运至最近的卒中中心过程中接受远隔缺血预适应,以90天mRS评分<3作为主要终点。

image.png


纳入标准


  1. 年龄>18岁;

  2. 发病8小时内;

  3. Stroke code激活(包括:FAST评分提示急性卒中);

  4. 发病前生活自理(mRS≤2);

  5. RACE评分>0,RACE运动评分>0;

  6. 获取患者或其法定代表人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1. 发病时间不明;

  2. 昏迷(GCS<8分);

  3. 因恶性肿瘤或严重合并症,预期寿命<6个月;

  4. 怀孕;

  5. 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研究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将按照RACE评分进行分层后随机化。实验组使用电子止血带对健侧上肢进行5个周期的循环充气:每个周期开始时止血带自动充气至200 mmHg,随后放气,每个周期持续5分钟。对照组患者的装置仅模拟装置振动,但不进行充气加压。这一过程于患者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开始,如有必要,将持续到患者入院后结束,但不会为此推迟再灌注治疗的启动。患者在院内接受指南推荐的常规治疗方案。


研究结果


本研究筛选了350例患者,200例患者完成随机化,其中试验组93例患者、对照组107例患者。经入院诊断排除了出血性卒中、类卒中发作患者后,最终有12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意向性分析,其中试验组57例、对照组65例。两组人群的基线特征均衡可比,在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急性期治疗方式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image.png

image.png


试验组与对照组达到主要终点的比例差异为37(64.9%) vs. 31(47.3%),OR 2.03,95%CI 0.98~4.21,p=0.057。

image.png


次要终点中,试验组在24小时(p=0.424)与5天(p=0.123)NIHSS评分相较基线降低>4分的比例更高,DWI病灶体积较小(P=0.184),但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image.png


亚组分析提示,RACE评分为1~3分(OR 4.05, 95%CI 0.93~17.63, p=0.063)、基线NIHSS评分为0~5分(OR 23.00, 95%CI 2.63~201.35, p=0.005)以及不伴大血管闭塞的患者(OR 4.00,  95%CI 1.29~12.40, p=0.016)可能从治疗中获益更多。

image.png


院前应用远隔缺血预适应是可行且安全的。使用该疗法的患者有临床结局更好、梗死体积较小的趋势,但受限于样本量未能达到统计学差异。症状较轻且不伴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能更适用于此类神经保护疗法。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效的研究未达到阳性结果,提示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合的患者群体和筛选标准、标准的操作方式等。



image.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