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许多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因此,综合治疗在肝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靶向治疗代表药物索拉非尼的上市开启了肝癌靶向治疗时代,10年间惠及超过10万中国肝癌患者。2017年肝癌二线靶向药物瑞戈非尼在中国上市,开启了肝癌药物全程管理的时代。在国家对抗癌药物系列政策的积极倡导下,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均获得了国家医保的全程护航,将为更多中国患者带来希望。
阳春三月,钱塘江之畔,为促进肝癌领域学术热点话题的交流,第二届中国肝癌领导力论坛杭州峰会于3月19日在杭州拉开帷幕。会议期间,本报特别采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从探讨治疗策略优化、梳理靶向治疗现状等角度阐述肝癌综合诊疗理念以及靶向药物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理论以及用药经验。
郑树森 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
卫健委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科学委员会主席
浙江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主编
合理制定肝癌综合治疗策略,有效发挥MDT优势
近年来,肝癌的治疗无论在外科技术、微创技术还是药物治疗等方面均存在较大进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肿瘤治疗药物的快速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肝癌方面已逐渐显出锋芒。在此背景下,不得不提到开创肝癌靶向治疗的关键药物——索拉非尼,其在肝癌治疗中已走过10余年,一些中国肝癌患者从索拉非尼的治疗中获益。
免疫治疗的在肝癌中也掀起了一波波“浪潮”,一些临床研究数据确实使我们看到了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新希望。但整体上讲,肝癌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仍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从疾病及药物治疗机制度上来看,靶向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可能“擦出火花”。相关临床研究中,也确实能够观察到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在部分患者中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这就提示我们,通过患者去进一步探寻取得疗效的原因、可能的关键驱动基因和生物标志物。总体来讲,肝癌的治疗还是充满了前景。如果说,靶向治疗开创了治疗肝癌治疗的新纪元,那么免疫治疗的出现,就助推了这个新纪元进一步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可否认肝癌介入治疗在肝癌治疗方面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中国抗癌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真实世界中60%的肝癌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
如今,随着介入技术的改进,介入治疗已经不仅局限于经肝动脉插管化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经肝动脉栓塞化疗,而是包括了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纳米刀等一系列治疗方式。并且,每种治疗方式的精准性越来越高,不良反应、并发症也越来越少,这使患者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等待肝源进行肝移植的患者,也可使用介入治疗控制肿瘤,达到降期,为肝移植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也提示,靶向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可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由此可见,肝癌临床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肝癌治疗方面有很多领域值得研究和探讨,尽可能多地进行涵盖外科、介入、全身治疗的MDT讨论,非常有必要。
MDT讨论对年轻医生来讲,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值得注意的是,MDT讨论要遵循肝癌的治疗规范,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寻求治疗的个体化,结合患者年龄、体能状况、个人意愿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对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在肿瘤MDT治疗、讨论的形式上,也要给予更多重视,尝试进行创新。
靶向药物在肝癌治疗占重要地位,进入医保可及性大幅提高
中国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全世界约55%的新发肝癌患者在中国。近4~5年随着多学科诊疗(MDT)这样的综合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显著改善了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MDT综合治疗模式,可结合年龄、肿瘤大小、肝脏功能、全身情况等因素,从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放化疗等多种手段中选择最适合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与策略。
肝癌综合治疗策略的合理制定需考虑肿瘤分期和患者情况。得益于超声检查、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早期肝癌发现比例逐步升高,针对直径在3 cm以下的早期肝癌患者,尽量予以根治性手术切除;如果肿瘤直径不大但多发,建议选择介入治疗,通过局部化疗消灭肿瘤;肿瘤多发患者,介入治疗后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如果确诊时已是肝癌晚期、肿瘤很大,建议先采用局部介入治疗缩小肿瘤,使原先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获得根治的机会;对于肝功能低下的晚期肝癌患者,可接受中医药治疗或护肝治疗,根据肝功能恢复情况逐步采用介入、化疗或手术切除;对于肿瘤多发、不能耐受手术、肝功能较差、合并腹水或感染的肝癌患者,可以考虑一步到位接受肝移植。
可以看出,肝移植是肝癌治疗的“杀手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小肝癌手术切除的3~5年存活率在46%左右,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的3年存活率高达75.7%,这一数据与国际接轨。此外,在原本“米兰标准”的基础上,肝移植的“杭州标准”结合中国人群特点,突破了肿瘤直径5厘米的限制,为今后肝癌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靶向治疗方面,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相继被纳入医保目录,为广大肝癌患者带来切实获益,这是党和政府关心老百姓的重要举措。靶向药物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进入医保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为老百姓提供了可及的治疗药物,为更多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期待未来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化疗、中医药联合应用的更多探索,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好获益。(本文由郑树森院士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