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临床医师必须熟悉各种常见抗血栓药物的作用机制(图2)及药物代谢特征(表1)。抗凝药物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影响凝血瀑布的形成,从而发挥抗凝作用。按照作用机制不同,抗凝药物可分为4 大类:维生素K 拮抗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及Xa 因子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主要包括环氧化酶抑制剂、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及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等。溶栓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因降纤药物对抗血栓治疗缺乏有力的循证依据,故本文不作推荐。
AT. 抗凝血酶;TF. 组织因子;TXA. 血栓素; ADP. 二磷酸腺苷;GP.糖蛋白。
节选自《中国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诊疗规范专家共识 (2022 年)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