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最近南非出现了SARS-CoV-2的新型变异毒株,它叫B.1.1.529,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用第十五个希腊字母将这个新的变种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
关于奥密克戎,它有什么特点?会不会成为主要流行毒株?这对国际和国内有什么影响?王宇明教授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相信他的意见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
点击回顾上期↓↓↓
【问】疫情对国际互联互通有何影响?在防疫政策制定方面有何不同?
王宇明教授:在发生疫情前,对于普通人而言,国与国之间的间隔不过是一张机票和一纸签证。在一些地方如欧盟国家,邻国不过是几十分钟车程,甚至这两样都不需要。而发生疫情后,各国首先强调的防疫措施就是加强边境管控,国与国/地区之间的间隔就演变为严格的签证限制,稀少的航班与天价机票,以及14天甚至21天的酒店隔离。最典型的死守严防的例子,就是朝鲜,至今没有官方的病例报道。
以国/地区为单位的防疫政策大分流也在过去两年愈演愈烈,比如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特区奉行“清零”政策,而欧洲多国和美国则早早采取“群体免疫”,而实际上只是态度而已,并没有真正实施。还有如新加坡、以色列这样先是“清零”,再转变为“与病毒共存”,而最近又在出问题以后迅速改回去了。
卫生部门在决策时往往面临两难的境地,有时科学研究和统计无法迅速跟上形势发展,需要在很多未知情况时做出决策。而任何决策,往往是反反复复之后慎之又慎才做出的决定。换言之,没有完美的决策,不过是在不同“得与失”之间做取舍。比如,生活与生命的选择(lives or life),这也是中国选择清零策略的理由。中国在大宗商品普遍涨价的情况下,向世界增加了20%以上的贸易输出,这也是对各国民众的一个重大贡献。
有人认为,抗击疫情无非三点: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加强重症医疗(ICU)救治能力及提高疫苗接种率。然而,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短期可行,但不容易长期维持下去,因为民众总是需要生活。而加强ICU救治能力,硬件配置可以很快提升,但是开支巨大。而最麻烦的是相关人员无法快速补充。据此认为,长期来看,唯有提高疫苗接种率,才能帮助人类走出这场疫情,新加坡和以色列都成为这一策略的践行者。两国都有一些相似处:本身人口较少,人均GDP高,有能力快速提高整体疫苗接种率。以色列在两个月前,就已将全国疫苗接种率提高到80%以上。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小国,高度依赖外部的物流和人流,长期封锁代价太大。因此在提高接种率后,这两个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与病毒共存"。 此后两国都迎来了死亡病例人数显著上升,重蹈覆辙。
不同的国情,制定不同的政策。但目前而言,大部分决策者都认为,疫苗似乎是最有希望的出路。世界各国在疫苗方面也确实花费了大量心血。但地区之间疫苗覆盖的不平衡,将成为回归常态的阻碍。即在每个人都安全之前,没人是安全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疫苗充足的国家,也有大量民众对疫苗持有不信任的心理。欧洲多个国家因为新一轮防疫政策,引发了示威游行和暴力冲突。更坏的消息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携带着一系列“非常不寻常的”的突变,它可能会避开人体的免疫反应,且更具有传播性。由此可见,以上抗击疫情的三大措施,实际上最接地气的还是第一条即强调个人防护,因为其他的医疗设施及人员不大可能大幅增加,而同时迄今为止疫苗的表现是令人失望的,群体免疫仍然遥不可及。
随着奥密克戎变种恐惧的蔓延,各国开始关闭边境,宣布对非洲南部国家实施入境限制,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和沙特阿拉伯。日本的对应速度更快,开始封国,禁止外籍人士入境。这让人们想起了生化危机的场景。由于各国出发点都不一样,采取的措施亦不一样。在国际大家庭中,大家都不希望被与别人隔离开来,但在一定时候需要做出牺牲小我,服从大我。为此,WHO决策机构世界卫生大会自1948年成立以来第二次召开紧急会议,拟起草一项全球协议,以预防和应对下一次全球大流行病(图1)。
在古代社会,由于历史局限性,东西方国家面对灾难性事件都有过求助于神明的做法,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面对灾难都是积极抵抗而非远走高飞或者消极逃避。我发现,中国的古代神话里体现出坚忍不拔的中华民族奋斗精神,例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而西方的亚当和夏娃、普罗米修斯、宙斯、潘多拉魔盒、诺亚方舟、达摩克利斯之剑等显得更具想象力和个人魅力。当前一个很好地的例证,就是我国面对新冠疫情主动采取动态“清零”政策,目前来看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显著效果,这对于全球来说是一个重要贡献。
图1 WHO决策机构世界卫生大会举行了自1948年成立以来的第二次紧急会议
【问】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毒株,西方各国防控政策有何改变?在个人防护上如何选择口罩?
王宇明教授:众所周知,此前欧洲多国已经逐步放松防疫措施,甚至提出“与病毒共存”的口号,大街小巷佩戴口罩的人也逐渐减少,多地甚至还取消宵禁,“欢歌笑语”的场景让人似乎忘记了SARS-CoV-2的存在。不过,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毒株,多国重拾“口罩令”等防疫措施。例如,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将从当地时间11月30日起,恢复7月取消的“强制口罩令”,民众在商店内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佩戴口罩,否则将受到严重惩罚。这一点,与疫情早期普遍忽略戴口罩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我调查发现,前一段时间英国对不戴口罩的民众的罚款是100英镑;欧洲的罚款是150欧元;而美国的各州制定的金额不一,有的达到了500美元。相形之下,我国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罚款,可谓“小诫”。
研究早已证明,飞沫传播是SARS-CoV-2人际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戴口罩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患者喷射飞沫、减少飞沫量并降低喷射速度,还可以防止佩戴者吸入含病毒的飞沫核,能够有效降低SARS-CoV-2感染风险。在预防新冠工作中,戴口罩一直是公众保护自身健康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口罩对新冠都有用,还是应该选择专用口罩。我们通常见得比较多的棉布口罩、活性炭口罩、海绵口罩和纸质口罩,虽然用得比较多,但是对于预防新冠的作用并不大。因为这些口罩的材料不能完全阻挡飞沫传播的效果,所以在新冠疫情期间尽量不要佩戴这些口罩(图2)。
图2 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布口罩的区别
医用外科口罩(图3)一共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第三层是一层无纺布,佩戴时注意一定要白色的无纺布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该口罩可阻挡飞沫传播,其对3 μm以上的颗粒滤过率达到95%以上,因此它对SARS-CoV-2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所以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戴医用外科口罩非常有必要。N95型口罩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预防来自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针对医疗机构规定,长期在结核病菌下的医务人员必须佩戴N95标准以上的口罩。明确的健康人群可戴呼吸阀的N95型口罩(图4)保护自己的同时增加了呼吸通畅性。然而,鉴于当前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除了特殊情况外,暂时不建议此类口罩的使用。
图3 N95、KN95及医用外科口罩
图4 新冠疫情下不建议戴呼吸阀的N95型口罩
由于西方人鼻子比东方人鼻子普遍较高,所以他们在口罩的设计上保持了鸟嘴样形状,设计出来了一款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 认证的自粘式 N95 面罩(图5),据说这可以更好地适应高鼻梁,保持呼吸的舒适性,具体有以下优势:①良好的安全和保护作用:形成气密密封,同时允许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过滤;②设计创新性强:自粘材料消除了对面部施加压力或卡在头发上得紧绷带和领带;③透气性好:采用静电颗粒过滤特性制成,使口罩更透气;④温和舒适:温和贴合面部的亲肤黏合剂,舒适而无局部压痕(国人称之为“天使痕”)。然而,不管选择什么形状的口罩,一定要保证密封的完整性,才可有效过滤病毒。目前,N95或KN95口罩是最为理想的预防新冠传染的口罩。上述口罩过滤的效果非常好,不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如果不是密接或高风险人群,一般不提倡使用这种口罩,而是将N95口罩留给专业的医护人员。如果没有N95口罩,医务人员在没有疫情发生的情况下,也可使用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效果是满意的。
图5 古代西方人口罩(左1)与现代西方人口罩(左2、左3)对比
综上所述,对于新冠预防有效果的口罩,主要是N95口罩、N90口罩和外科医用口罩。而我们平时用的比较多的纸质口罩、布口罩及海绵口罩等效果要差很多。大家如需要外出,尽量佩戴符合预防标准的口罩,在密接或高风险区,则应尽量使用N95/KN95/N90或外科口罩。
下期解答:
当前我国民众如何看待新变异株?针对变异病毒怎么防护?
为什么上海20多家医院关闭停诊?有何看法?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