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8年8月19日,全国医师将第一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为此,我们采访了老中青三代共11位医师。他们如何理解这个节日?对这个节日有什么看法? 他们在从医生涯中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安友仲,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重症医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会长。
关于中国医师节,也许有些医生觉得没什么实际作用,不会放假,不会发奖金。但我认为,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年之中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医生就有了与外界相互通气的窗口,通过媒体宣传和医院组织的活动,可以向外界展示医生的工作,提供医生与社会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彼此之间,今年多了解一些,明年多了解一些,就能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一件好事。
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在暑假安排孩子们到医院来参观,如果以后能在医师节期间,让更多的公众进到医院参观,了解医生的工作,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医生的工作状态,这可能比媒体的单纯文字报道效果更好。更进一步地,如果利用这个节日,不同科室之间也能开展一些交流,表达一些困惑,甚至可以互相“吐槽”,也会有利于今后的合作。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是医生成长的必要阶段
我是1979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的。那时刚刚恢复高考,好几代的医学前辈都在学校里为我们传授知识,他们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我们学得也非常投入。
在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我们一天24小时全天在医院,我的家就在北京,但也只能星期日一天回家。每天早上七点进病房,晚上七点才能下班;每天中午,科室里也会组织学习,汇报文献、学习《外科治疗学手册》、病例讨论等等;晚上七点后,大家就在办公室学习,间或接个急诊,还要抽时间上夜校学习英语。那段时间我们没有奖金,没有出国学习,大家都很年轻,也都很珍惜能留在医院工作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很踏实。这个过程对于医生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阶段。
如今的医学生学习条件比我们好、机会比我们多,但诱惑也更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将上一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传承下去,让现在的医学生也能保持我们当年专注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接受到应有的、规范的训练,提升临床技能。也许这个过程会让他们感到很辛苦,但等到若干年后的“收获时节”,他们会感谢和怀念这个阶段。
图 安友仲教授:“1984年,我刚毕业来到医院工作,主任给了我一本《外科治疗学手册》英文影印版,我就一页一页地学习,很多英文单词我都不认识,就一个一个查,作记录。这本书我至今保留。”
年轻医生应学会辨别筛选知识,并更多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更便捷,这与我们当年只有教科书和文献的时代完全不同。面对这些汹涌而来的信息,学会筛选知识、分析知识和利用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在当今时代,年轻医生需要掌握的新“技能”。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用最好。
我们当年学习的时候,知识需要记在脑子里,而现在随时都能在网上查到想要的知识,不用记,反而没有了思考“所以然”的时间。学而不思则罔。年轻医生应该学会对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梳理,养成思维的逻辑,再将知识为我所用,这决定了他能成为一名“医匠”还是“医师”。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金 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