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谣言是辟不完的,我要从头到尾把癌症讲明白

2020-09-18作者:cmt佳玲资讯

2018年8月,我受一席邀请,做了一期演讲「我们是兼职在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到今天点击量已经超过1个亿。

这个科普演讲出圈以后,到现在我每天都还能收到很多观众的来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时间有限,演讲的时候很多知识点都只能点到为止,所以我一直想做一门系统性的课程,来帮助大家解答各种疑惑。

“癌症”是一个特别让人纠结的话题。一方面,大家总不愿主动提起,觉得不吉利。我的科普书,因为封面上的“癌症”两个大字,我猜不知道少卖了多少本。

但另一方面,“癌症”其实又是很多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自媒体文章标题如果带有这两个字,点击量一般都不低。而健康谣言中,防癌抗癌的谣言往往传播很广。

大家面对癌症的这种矛盾心情,主要还是来自误解。直到今天,很多人还以为癌症就等于绝症,肯定是治不好的。不治是个死,治了死得更快。

但其实随着几十年前分子生物学的突破,在过去二三十年,科学家对癌症的理解,对癌症预防筛查的探索,对抗癌新药的研究,突飞猛进。在精准医疗理念的指导下,很多癌症都变成了慢性病,甚至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多学习一些癌症知识,为什么?

第一,因为超过90%的中国家庭都至少会有一位癌症患者,躲是躲不掉的。

癌症最大风险因素是年龄。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的癌症会越来越多。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目前中国人75岁前患癌概率为21%,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18%。这也就意味着,超过90%的中国家庭(3代人)中,至少会出现一位癌症患者。

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这个数字还会提高,欧美发达国家患癌率普遍高于中国。比如目前美国人75岁前患癌概率是33%,而澳大利亚高达42%。

第二,因为癌症治疗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复杂,知识储备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癌症会越来越多,这是个坏消息,但癌症不等于绝症。随着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细胞治疗等新方法的出现,癌症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精准医疗的新阶段。

比如肺癌,一直是中国癌症的第一杀手,整体治疗效果欠佳。但现在,肺癌被分为了几十种,每一种的最佳治疗方法都不一样。对于某些亚型,即使已经转移的晚期肺癌,平均生存都已经超过5年。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淋巴瘤等也都有很大突破,很多癌症越来越像慢性病。

但很遗憾,我们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些进展,一旦被诊断,要不轻易放弃,要不盲目乱治,错过了最佳机会。


微信图片_20200918130311.png


第三,想对抗朋友圈和亲友群传播的伪科学,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癌症预防和筛查,历来是谣言重灾区。酸性体质、防癌神药、高端体检,无一不是收割智商税的常用手段。但即使感觉不对,多数人因为缺乏系统性的知识,没办法有效反驳。

谣言是辟不完的,因为我们兼职辟谣,人家全职造谣。造谣的人“创新能力”是很强的,花样百出,防不胜防。科学家辟一个谣,又会有千千万万个谣冒出来。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掌握系统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才有可能举一反三,成功识别骗局。这门课里有大量的案例,我希望大家听完整个课程,不仅能收获系统的癌症知识,还可以培养逻辑和科学思维能力。

掌握了科学思维方式,遇到任何健康相关话题,即使完全不懂专业名词,你也很难上当。

诺奖得主说的?不一定靠谱。我要看数据!中国院士说的?不一定靠谱。我要看数据!美国专家说的?不一定靠谱。我要看数据!

你会成为“伪科学”最讨厌,最不敢招惹的那群人。因为不仅自己不会上当,还会阻止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花冤枉钱。



微信图片_20200918130318.png


所以这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从古代到现代再到未来,从预防到筛查再到治疗,这门课覆盖了300多个癌症相关的常见问题,我用自己过去近20年的学习和科研经历,给大家提炼出了这些精华知识。我保证有很多内容将会颠覆你的认知。

Q:目前发现最早的癌症在哪里?

几千万年前的恐龙身上!癌症不是人类独有的。

Q:为什么隔壁老王抽了一辈子烟却不得癌症?

不奇怪,因为四个抽烟的人,只有一个会死于肺癌。但烟民不要高兴太早,因为还有俩会死于心血管和肺部疾病。



微信图片_20200918130322.png


Q:为什么中国甲状腺癌越来越多?

不是补碘太多,主要是因为现代仪器太强,能发现很微小的甲状腺结节和肿瘤,其中绝大多数并不会致命。

Q:个子矮的人更不容易得癌症?

这是真的!在相同条件下,身高每多10厘米,患癌风险就增加约10%。

Q:喝酒脸红的人,患癌风险更高?

的!因为这些人携带特殊基因突变,喝酒后体内会积累一级致癌物。

Q:什么样的癌症筛查真正有用?

肠镜,胃镜,低剂量螺旋CT等,但肯定不是收费最贵,广告最多的那些,比如PET-CT啥的!

还有好多,包括:

为什么中国肝癌特别多?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不抽烟的肺癌患者?患癌与遗传有多大关系?为什么有人生活习惯很健康却得了癌症?做什么样的体检能够筛查癌症?体检查出肺部结节应该怎么办?肿瘤标记物超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纯天然的草药也能致癌?熬夜、心情不好会致癌吗?哪些辐射会致癌?吃抗氧化保健品防癌有用吗?绝大多数骗局和神药,隐藏了什么信息?什么是靶向药物?什么是免疫疗法?质子治疗是治癌神器吗?是否存在癌症疫苗?抗癌最前沿,科学家到底在研究些什么?……

总而言之,什么样的人适合上这门课呢?

关心自身健康,想了解癌症预防和筛查知识的人。

关注前沿科学,想了解最新抗癌方法的人。热衷探索未知,对医学和生命科学充满好奇心的人。

这门课确实很长,近7小时时间,但大家不用担心自己听不懂,我讲这门课用的是小学生都能听懂的语言,而且讲了很多案例,很多段子,应该是最活泼的癌症通识课程了吧。

如果你学习是因为身边有人生病,那这门课并不能取代医生的诊疗意见,但肯定能让你更好地理解医生的决定,更好地和医生对话。

希望我们能在轻松的气氛中一起感受科学的进步,批判网上的谣言,展望健康的未来。

 致敬生命!


来源: 菠萝因子

微信图片_20200824111328.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