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临床基本功 | 8种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详细介绍

2018-03-14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心律失常其他心血管疾病

1.jpg

心电图是临床上常规检查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能够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肌病等,危重患者,尤其是急诊与心内科危重患者都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熟悉正常心电图波形变化是快速鉴别异常心电图的基础,小编整理了正常心电图波形及临床意义,供大家参考。

正常心电图波形及各波的意义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导在此延迟0.05~0.07秒),然后沿着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的相应波段(图1)。

1.jpg

图1、心脏各部位动作电位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

正常心电图是由一组波形构成的。每一次心脏搏动前都先在心电图上记录出这么一组波形,下面是一组正常的12导联心电图波形(图2)。

2.jpg

图2、正常12导联心电图波形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心电图不同的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不同的波形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其名称和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P波:最早出现,波幅较小(图3),反映了心房的除极过程;P波前1/3代表右心房除极,中1/3代表右左心房共同除极,后1/3代表左心房除极。P波的时长<0.12秒,P波的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P波在AVR导联倒置,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aVL导联P波方向不定,V1导联的P波可呈双向。

3.jpg

图3、P波

2、PR间期: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反映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图4)。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秒。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0.22秒。

4.jpg

图4、PR间期

3、QRS波群:是一组波幅较大的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复极产生的电位变化(图5)。

5.jpg

图5、QRS波

QRS波群正常人为0.06~0.10秒,不同的到导联波形不同,胸导联:正常人V1、V2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R波多在1.2~1.8mV之间,最高不超过2.5mv。在V3、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所以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R/s的比值逐渐增大:V1<1,V5>1,V3约等于1;肢体导联:QTS波群的形态与振幅取决于额面QRS环最大向量投影的角度。若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波群(R+S或Q+R)电压的绝对值都<0.5mv或每个胸导联QRS电压的绝对值都≤0.8mv,称为低电压,常见于心包积液、肺气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肥胖人。

3、Q 波:正常人的Q波时限通常不超过0.03秒(Ⅲ和aVR 导联除外)(图6)。Ⅲ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0.04秒,aVR导联出现较宽的Q波或呈QS波均属于正常。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1/4。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可呈QS波。如果在其他导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过宽的Q波,则称为异常Q波,多见于心肌梗塞。

6.jpg

图6、Q波

4、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交接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其上下偏移不超过1mm。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图7)。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超过0.05mv,成人ST段抬高在V2和V3较明显,可达0.2mV或更高,且男性抬高程度>女性,在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很少超过0.1mv。部分正常人(以青年人为主)在V2~V5导联及Ⅱ、Ⅲ、AVF导联ST段呈现凹面向上抬高,属于正常变异。

7.jpg

 图7、ST段

6、T波:代表晚期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正常T波圆钝,波形不对称(图8)。正向T波升支长于降支,负向T波降支长于升支,若出现两肢对称属于异常现象。正常T波在Ⅰ、Ⅱ、V4~V5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Ⅲ、aVL、aVF 、V1~V3导联直立,双向或倒置,若V1导联直立,其他胸导联就不应倒置。T波的振幅除了Ⅲ、aVL、aVF 、V1~V3导联之外,其他导联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属于正常。

8.jpg

图8、T波

7、QT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图9)。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的情况下,QT间期的正常范围在0.32~0.44秒。

9.jpg

图9、QT 间期

8、U波:在T波之后0.02~0.04秒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称为U波(图10)。U波在胸导联V2~V3导联较为明显。U波振幅的大小与心率快慢有关,心率增快时U波振幅降低或消失,心率减慢时U波振幅增高。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低血钾,U波倒置可见于高血压和冠心病。

10.jpg

图10、U波

总之,上述情况是正常心电图的各个波形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变化和临床意义是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目前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都配备了心电图机,并不是要求每一位临床医生都自己要会做心电图,而是要求医生面对一份心电图,起码能够看懂心电图,发现不是正常心电图的时候,应该警惕心电图波形异常提示了什么信息,尽量做到不延误患者病情,积极对患者疾病进行处理,从而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Alice

来源·医格心领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