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悸就是心脏疾病吗?还有可能是……

2024-10-20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突然感觉心脏“咯噔”一下;喝浓咖啡、熬夜时,感觉心率加快,像“跳跳糖”一样跳动,还有点心慌;见到严厉的上级或长辈时,突然感觉心率加快,越紧张跳得越快,仿佛心脏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种种症状都让你感觉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遂至医院就诊,一系列检查做下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的结果都显示正常,心脏没有任何器质性问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些都是心悸的表现。

什么是心悸

《说文解字》中提到“悸,心动也”。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率加快、心慌,有时候还伴有胸闷的症状,多在心率加快、加强、减慢或心脏不规则搏动时产生;临床上多呈发作性,多在情绪波动、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制或身体虚弱时发生;这既是一种症状,又是一种疾病。

心悸的原因有哪些
  • 各种心律失常   如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等。

  • 器质性心脏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简称高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等。

  • 高动力循环状态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贫血、低血糖、嗜铬细胞瘤、发热等。

  •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如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 生理性因素   包括剧烈运动及大量烟、酒、茶的刺激等。

  • 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等。


心悸不一定是心脏疾病

如果你出现心悸,不要急着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疾病,心悸不等于心脏疾病,应尽快至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心悸的伴发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判断发病原因。

心悸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是常见的与心悸有关的心理疾病。比如,焦虑可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增强个体对心律失常的感知,易促进心悸、心慌的症状。

① 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和环境等外在因素,均可导致焦虑和抑郁,促使心悸、气短、失眠发生。

② 躯体疾病长期不能治愈,也易导致焦虑和抑郁,就是所谓的因病致郁。比如,患者脑卒中后出现了面瘫、肢体偏瘫等症状,长期的躯体功能障碍影响了日常生活,导致患者心理平衡失调,容易导致焦虑、抑郁发生,患者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兴趣减少、自责自罪、社交恐惧症等,在身体上则表现为头疼、头晕、心悸、失眠、胸闷等,影响康复和预后。

③ 长期的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某种躯体疾病,就是所谓的因郁致病。比如,某患者因为小时候有被困电梯的经历,之后便开始惧怕密闭的环境,不敢进电梯、不敢乘地铁等,心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后来逐渐发展到出现躯体症状,刚开始是进房间不敢关门,再后来进房间必须开门、开窗,如果不开窗就会觉得胸闷透不过气来,甚至某次开会时看到同事关窗,突然觉得胸闷、心慌、喘不上气、心率加快、大汗淋漓、浑身无力,并晕了过去……同事及时将他送到医院,医师给他做了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各项检查指标都显示正常。医生为他做了全面评估后,诊断为惊恐发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后,他的身心逐渐恢复正常。这就是典型的“病在身,根在心”,是心理疾病的躯体化表现。

精神因素引起的心悸,可通过合理的心理疏导、缓解压力、调节情志等方法来改善。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镇静药或抗焦虑药、抗抑郁药。

所以,若出现心悸,先不要害怕,应到医院就诊,让医生结合心悸发作时的伴发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评估,确定病因后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心脏使用说明书》

本书著者: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崔松

本文转自人卫健康






往期回顾
1
心衰合并高钾血症临床十问十答,你能答对吗?
2
降压药物在10种高血压急症救治中的规范应用
3
常见心电现象——裂隙现象
4
2024《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与《2024 ESC 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之比较
5
同一球囊扩张1次和扩张3次的区别
6
常见心电现象——裂隙现象
7
简单三步丨看懂你的血脂报告
8
心血管药物有没有依赖性?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