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为一名新手医生,在出具每一份报告时我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经验不够,贻误临床诊断。然而今天还真就遇到了一个让我烦恼的报告。
患者范某某,男,乙肝五项检测表面抗原阴性、抗体阳性(附报告),隔天检测乙肝DNA却高表达(附报告)。看到这个结果,我心中起了疑问,乙肝表面抗体量这么高,怎么乙肝病毒也同时出现了呢?
因为从没见过这样的结果,带着疑问,我查看了今天同一批次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质控和内参的扩增ct值,都达到了预期的检测值,同一批次的其他检测结果也都和临床诊断相符,基本可以确定今天的实验是合格的。
紧接着,我联系了主治医生,查看了患者的病例,根据各项指标和病例指示,疑似有肝脏损伤,但仍没有解开我心中的疑惑。我去请教了组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又查阅了相关资料,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隐匿性肝炎这个沉默的威胁。
什么是隐匿性肝炎?
HBV隐匿性感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HBV感染方式,患者血液中乙肝DNA呈阳性,免疫学方法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婴幼儿、免疫缺陷患者、病毒变异感染者中,大部分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全、下降或是病毒基因突变等原因造成,因此又称为免疫静默感染。
HBV隐匿性感染由于其病毒携带方式和感染临床特殊表现,危害还是很大的。
隐匿性乙型肝炎的危害
输血传播
输注隐匿性乙肝供者血液致HBV感染的受者往往无明显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及遗漏。
器官移植
即使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清除后,HBV-DNA仍可长期持续存在于HBV感染患者的肝组织中。因此,隐匿性乙肝肝脏供者可将HBV传播给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均阴性的受者,受者将会有感染乙肝的风险。
母婴传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免疫阻断后,尽管婴幼儿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母婴阻断成功( 即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且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但血清中仍可检测到HBV-DNA,建议连续随访至少24月龄,若HBV-DNA持续阳性,可高度怀疑发生隐匿性乙肝。
加重肝脏疾病
研究表明,有一部分病例显示,隐匿性乙肝会导致肝损害及加速基础肝病肝硬化的进展;另外,隐匿性乙肝保留了显性HBV感染的致癌机制。
隐匿性乙肝血清学特点
免疫检验
血清学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均阳性。血清学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均阴性。
分子生物学
HBV-DNA阳性,其浓度并不高,一般在10³拷贝/ml以下。随着肝损伤程度加重,CD4和CD8阳性细胞都增多,且CD4阳性细胞增多更加明显。
生化检验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清胆红素、甲胎蛋白、电解质可在正常范围。
血液检验
血小板降低或正常,凝血系列升高或正常。
隐匿性乙肝的诊断
隐匿性乙肝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学及病毒学检查,其中检测HBV-DNA是金标准,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尤为重要,这将影响到隐匿性乙肝诊断的准确率,防止误诊及漏诊,以及对危险人群的筛查及监管。
总结
一般而言,乙肝表面抗原的消失意味着乙型肝炎的痊愈,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乙肝表面抗原自然转阴的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经抗病毒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患者,其血清中仍可检测到低水平的HBV-DNA,就是所说的隐匿性乙型肝炎。
在原因不明的肝病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占30%~35%,在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的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病患者中,隐匿性乙肝所占比例可高达60%,临床证明,隐匿性乙肝是不明原因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仅次于脂肪肝。
为此,临床上对于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的患者,不要轻易排除HBV感染,建议进行HBV-DNA检测或者肝脏组织病原学检测,进一步明确隐匿性乙肝的诊断。
作者:长治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申浩
审核:长治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赵先进
文章首发自检验医学网
查看更多